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非蠢即坏

这是我昨天写下的标题,是因为在阅读唐史的过程里,被几个人的资料打动,而资料中打动我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读书

一个一个来看。

1/

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旧唐书》

这是说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名垂青史的长孙皇后,是真正的贤内助。

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盛世的大好局面,这位贤内助功不可没。

长孙氏8岁丧父,跟在舅舅高士廉身边生活了5年,在从小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在文史方面颇具造诣的舅舅熏陶下,丧父之痛并没有让长孙氏放弃读书。

一个孩子喜欢不喜欢读书,首要因素就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喜欢读书,另外一点就是家中有没有读书氛围。舅舅高士廉和舅舅家,给长孙氏提供了读书的榜样和氛围。

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崩后,宫司以闻,太宗览而增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旧唐书》

长孙皇后编辑创作的这本书,我虽无缘阅读,也自然在心里将之与李世民所做《帝范》相提并论。长孙皇后之所以有如此见地和作为,与幼时在舅舅培养下博览群书有直接关系。博览群书,睿智宽厚,这是长孙皇后成为史上贤德帝后的核心因素。

有输入才有输出,古人早已为我们做好了典范。生活在长孙皇后1300之后的人,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之徒,自然是非蠢即坏。

2/

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旧唐书》

这是说魏徵

作为史上最有名的宰相,魏徵之所以能够一次再次直言进谏,并且被唐太宗李世民采纳,这跟他的博览群书有直接关系。

一个胸无点墨之人,又哪里会有什么真知灼见呢,所以古人才说“读书可以医愚”。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

这是李世民给魏徵的评价,至高无上。

3/

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旧唐书》

这是说马周,一个知名度不如魏徵,实际上也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的宰相之一,更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典型代表。

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这是李世民给马周的评价,大肆褒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马周魏徵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孤贫”、“落拓”,可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身世凄惨处境悲凉而放弃自己,依然好读书、好学,最终才华大展,成为贞观盛世的栋梁。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4/

她们的路都被堵死了,这个学校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城市里,读书对有些人重不重要,可能也不一定。但对我们这群孩子是100%重要,只有读书才走得出去……

这是张桂梅校长面对采访时候说过的话。

我不知道那些自以为高贵、精致的质疑者们听了这样的话,会想些什么。

刚好读了刘润老师今天分享的文章《如何摆脱低层次的认知闭环?》,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为了摆脱认知闭环,我们必须自己推倒周围的高墙。怎么做?最简单、最经济、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一些认识世界的模型和框架。
这些模型和框架在哪里?在书里。多看书。
我们生活在固有认知的高墙里,书就是用来凿壁偷光的。直到我们推倒周围的高墙。

刘润老师的话,让我想到,那些质疑张桂梅校长的人,也同样需要提升他们的认知,他们看上去高高在上,其实依然活在低层次认知的笼子里。

2021年6月2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