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五)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读叶天士和吴鞠通的书读得多了,觉得两人很伟大,重要的是弥补了前人的一部分空白,并不是另立炉灶,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中医,实际,他们用经方也是用得很地道的。
关于杏仁,滑石,通草这一块在后面三仁汤里面还会学到。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痢75):又,脉左细数,右弦,干呕不能纳谷,腹痛里急后重,痢积不爽。此暑湿深入著腑,势属噤口痢疾,症非轻渺。议用苦寒清解热毒,必痛缓胃开,方免昏厥之变。
川连,黄芩,银花,炒山楂,干姜,白芍,木香汁
上面银花,山楂,白芍这几味药是治痢疾常用的几味药,我们从上面这几味药,多少能看见半夏泻心汤的影子。
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湿温):七十五,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方之。
加减泻心汤方(苦辛寒法)
川连,黄芩,干姜,银花,楂炭,白芍,木香汁。
此亦噤口痢之实证,而偏于湿热太重者也。脉细数,湿热著里之象;右手弦者,木入土中之象也。故以泻心去守中之品,而补以运之,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加银花之败热毒,楂炭之克血积,木香之能气积,白芍以收阴气,更能于土中拔木也。
我们看吴鞠通的好多医案都是拿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变过来的,于是后人批评吴鞠通是骗子,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过来,但是,实际来说,如果没有吴鞠通的这个注释加工,我们可能读叶天士的医案更读不懂。
吴鞠通的解释,补以运之,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加银花败热毒,加集火山楂克血积,加木香通气积,加白芍收阴气,这样的解释一读就懂,当我们慢慢地去接近他的这种思维,吴鞠通的境界是很高的。他能把叶天士的那种干巴巴的医案演变出来,并给予解读。我们在临床中常用的治疗痢疾的几味药,他能顺口把它解释得清清楚楚,起什么作用。这些药都是我们治疗痢疾常用的药物。
这是选了一部分叶天干选用半夏泻心汤的医案和吴鞠通就叶天士这种医案整理出来的《温病条辨》里面的条文和方剂。山楂炭,山楂有活血的作用,炭类的药有止痢的作用。
由伤寒论里一张半夏泻心汤移用于温病里面的主要用于中焦湿热,但也有个另用于下焦湿热,用于中焦湿热,进行了一部分的加减化裁,很多时候,把干姜去掉变成生姜或者不用,加上枳实,把温补的药去掉,然后就演变成了一张温病里面或者湿热病里面常用的一张方剂,治疗中焦湿热痞证。
从张仲景到李东垣到叶天士到吴鞠通,已经把半夏泻心汤加减得很灵活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讨论半夏泻心汤里面的每一味药是起什么作用的,什么药是治心下痞的,什么药不治心下痞的,再来讨论和研究,意义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