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华佛文化摄影新作 禅路

马秀华佛文化摄影新作

禅 路

马秀华 / 摄影/ 配文

夜茫茫 ,夜长长

本无无明,执念迷障
路漫漫,路长长
寻寻觅觅,佛在何方
一盏灯,一枝香
放下执念
猛抬头
佛在前方

人人皆知,人生喻路,曲折、坎坷、又漫长。

若是朝着目标走去的人,更为艰辛。

要不咋有传世佳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僧袍裹覆着信仰
双拐撑起了坚强
向前、向前、再向前

路漫漫,路长长,佛在何方?

虚空法界,佛就在我心上

古人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修行人修行的目标,不就是成佛么?放下屠刀,立地即可成佛,何必“漫漫”,何必“上下而求索”?

一声引磬 一声佛号

伴着晚霞 在塔前回响

一念成佛,更快,一个念头即可成佛,何必“漫漫”,何必“上下而求索”?

禅宗有“顿悟”,“棒喝”,都可立刻成佛,何必“漫漫”,何必“上下而求索”?

还有唐代哪位大德写的一首七言诗,甚妙!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为找到春天,也不知踏破了多少双草鞋,没找到,可谓“上下而求索”。回到家中来了,忽然看到门口的梅花绽放了,作者感叹了一句:啊,原来春天就在自家门口。

深山古寺

晨钟暮鼓

只为那下发时的承诺

佛路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么?

咱阅历浅薄,只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在唐代那位高僧的带领下,欲取真经,还经过那九九八十一难呢!倘若翻开中国佛教史统计一下,历朝历代修出来的高僧大德也是屈指可数。

瘦小的身躯一路走来
那兜子里满满装着希望
一根拐杖支撑的是毅力和信仰
其实,正如左边的楹联
“但能色相俱空何须别求南海”

“一念”可以成佛,

但这“一念”的到来,谈何容易?

记得文学课本中把“灵感”一词解释为“久有所思,偶有所得”。如果没有“久思”,哪来“偶得”?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修行路,坎坷踏平意志坚

迎来日出送晚霞

双拐支撑勇向前

晨钟暮鼓警尘心

经声梵呗洗灵魂

劈开迷茫深经藏

离苦得乐慧命存

不敢问,历史上如果不经过漫长的修行之路,“顿悟”成佛的有几人?“棒喝”成佛的又有几人?“一念”成佛的终极有几人?

天地一色 踏雪求佛

“顿悟”、“一念”,说白了,都是一种心态的瞬间转变,世界观升华到了一定境界,行为能力出现了常人不可想象的特异现象,肉体甚至都会发生一些变化。然而,此“一念”之“质变”,无不是数十年精进修行之“量变”的结果。

又一个落日
家,在哪里?
在那边,在远方

我认为,佛法是广义上的一门科学。但他不同于现代科学,现代科学是任何人用相同的试验方法,都可以重复得到一个结果。佛法至今尚不能用试验的方法,使修佛的人获得同样的正果。佛法要实现这种结果,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修才能实证。由于修的方法不同、个体认知能力不同、佛教说个体“根基”不同,所以,能够得到“实证”的人及其罕缺。

踏雪上香

此悟,敦促我拍下了这组作品《禅路》,就是想通过影像,直观地告诉读者,修佛之路更难,更艰辛,一切投机心态、功利心态,终难成佛!

寻佛的路上

山下、山顶

汽车在这十八盘上

只需20分钟

而修行的僧人

却是要数十年如一日地

山顶、山下

山下、山顶

入世随缘、出世随缘

该挺直就挺直

该趴下就趴下

不是在向谁低头

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

七旬老僧

独守着师父传他的茅棚

尽管山高路险

尽管香客稀少

尽管没有开放

几十年如一日

就为一个艰信

佛,就在这里

身外,就是繁华的城市

身边,就是热闹的游览区

他们,如置身世外

没在乎身旁注目他们的千万只眼睛

三步一个叩拜

直朝着佛在的方向——

如何修,修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