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解读与学习:鼎三法

导读:我们曾在前面说过,脉法是中医入门的捷径,其实方剂也是捷径之一。中医与其他医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而最能体现这种思维的就是处方的艺术——方剂。方剂绝不是中药的堆砌,而是把握人体气机后给予最恰当的调整,大到治疗大思路,或升或降,或开或阖,小到某一点上的药物选择。现代中医最缺的就是中医诊病、处方的思维!熊广华不管是写医理、诊断还是处方用药,都用中医思维一以贯之。此文很长,但如果有心的读者认真研究,定会有极大的收获!


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者,阴阳和合也,故能化生万物。鼎三法由此而出。

渡红尘 张碧晨 - 渡红尘

三法者,顺其性,养其真,降其浊 。顺其性者,顺阳气生发之性,顺脏腑之特性。经云: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如肝气宜调达,脾气宜升宜健,胃气宜降宜和,此皆顺其性也;养其真者,养脏腑之精气,使其吃饱饭。如桂枝汤中,大枣、甘草、芍药,酸甘化阴,养足中焦精气,生姜、桂枝在此基础上,辛甘化阳,将中焦建立起来的气血畅达到肌表去抗邪气。我们知道,外感疾病是从表层逐渐进入体内的,而治疗思路就是从体内把气血固护起来,再一层层把邪气从原路逐出去。桂枝汤就是这个思路,既有酸甘化阴养其真的药物,又有辛甘化阳顺其性的药物,大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之妙。降其浊者,“浊阴出下窍”,痰湿、瘀血、积滞、邪火等均应从下窍导出去。浊降一身轻:浊气一降,清气上升,自然清爽。

好比每个脏腑要能够正常运转起来,都离不开新陈代谢,甚至每个细胞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首先需要吸纳进营养,养其真也;然后这些营养要能够被利用,运转起来,顺其性也;最后这些营养被利用完,剩下一些渣滓败浊要排出体外,浊阴必须出下窍,所以也不能少了降其浊。如此三大法,循环往复,人才能够生生不息。所以鼎三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顺应人体新陈代谢——升降出入的规律 ,也就把身体正常气化的格局造出来了,拨动起来了。

一、从鼎三法看名方

1.八味肾气丸

肉桂 附子——顺其性

熟地 山药 山茱萸——养其真

泽泻 茯苓 牡丹皮——降其浊

“三补”将阴津补足,桂附将阴液蒸腾气化,使阴随阳升,如地气上为云,有云行雨布之妙;“三泻”泻肾之浊水、脾之湿邪、肝之邪火,导之下行。脏真得养,阴津得以上承,浊邪得以降下,有升有降,有补有泻,鼎三法俱全,故为名方。此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却又变化无穷。缺一不可者,若无“三补”,则阴液乏源,若无桂附,则缺少气化而为死阴,若无“三泻”,则浊阴之邪会随阳气蒸腾而上扰;变化无穷者,从八味肾气丸,可悟养真顺性降浊之鼎三法,从鼎三法可悟组方规律,可明调脏法度,感而遂通,最终可悟出中医之核心——气机升降出入(新陈代谢)。

2.丹栀逍遥散

当归 白芍,白术 甘草——养其真

柴胡 薄荷——顺其性

茯苓、丹皮 栀子——降其浊

黑逍遥散——加熟地,增强养其真

3.小柴胡汤

柴胡 生姜——顺其性

黄芩 半夏——降其浊

人参 甘草 大枣——养其真

4.宣郁通经汤

出自《傅青主女科》,治疗妇科经前杂症、痛经名方。

当归 白芍 甘草——养肝血,养其真

柴胡 香附 郁金——解肝郁,顺其性

丹皮 栀子 黄芩 白芥子——降其浊

经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热者清之。此方,有舒解木郁的,有透火热外出的,有清泄肝热的,还配上养血柔肝之品。从此方可悟出治疗妇科杂症的大法——宣郁通经法。

“宣郁”,把肝气往上宣发,把热气往外透,以解除妇人情志抑郁,容易生气动火焦急的病症。“ 妇人心烦潮热皆为郁生”,宣郁者,可用柴胡、香附、郁金、玫瑰花、合欢皮之类。“通经”:把上逆的经水往下引,以解除妇人痛经、月经量少、经前头痛、咽痛、腰酸诸症。“ 妇人经水不调皆为气逆”,通经就是把气逆上越之势往下顺,可用丹皮、栀子、黄芩、枇杷叶、益母草、川牛膝、桃仁之类。

这样,“宣郁”和“通经”,一个往上宣,一个往下通,身体就形成了一个升清降浊的格局。又“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阴血为本 ”,再适当配以滋润养其真的药物,如四物汤、二至丸之类,就好比给轮子上点润滑油,旋转起来就更不会有障碍了。这样鼎三法的思路一下就清晰了,在这个大思路大格局下,妇科的很多疑难杂症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5.苏子降气汤

当归 甘草——养其真

肉桂 陈皮 生姜——顺其性

苏子 前胡 半夏 厚朴——降其浊

此方针对老年人上实下虚、上盛下虚的病机特点,凡是痰气涌盛于胸肺,下焦腰腿酸软,小便频数者,用之皆效。如心脏病喘息、老慢支、哮喘等病。刘渡舟刘老最善用此方,称此方“有行有补,有润有燥,治上固下,标本兼顾,为豁痰降气、平喘止咳、宽胸快膈、通秘和中、纳气归元之良方也”。

养其真——当归 甘草。当归为补血圣药,甘草为国老,补气第一药。本经云 :当归主咳逆上气。临床上,治疗久咳夜咳、老年咳嗽会加入当归一味,以其治燥咳也。若老人痰喘咳之余,还伴有便秘,当归适当加量,滋润下行,这样苏子降气,当归润肠,肺气肃降,肠道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大便不攻自通。

顺其性——肉桂 陈皮 生姜。此三者,皆药食同源之品,更容易为身体所接受。这三味药都是做菜的佐料,加入菜肴中,令人胃气大开,这也是苏子降气汤很高明的一点。这三味顺性主温升的药,肉桂引火归元,补命门之火,肾气蒸化,化饮为气,以助清阳向上宣发;蒸腾到中焦脾胃时,需要借助脾运化之力,选用最平和的燥湿健脾之药陈皮,以顺脾之性,让清阳再次升到肺中去,此乃土能生金之意。肺得清阳之气,气化正常,痰饮自消。所以别小看陈皮一味,却是连同上下的关键;接下来,清阳上升到肺,肺中痰饮要温化开,此时用生姜,既能降逆和胃,使药汤下纳入胃,又能再变为宣发到肺,以温肺散寒化饮。这样,肉桂、陈皮、生姜三味药,其实就转了一个圈子。肉桂把天阳之火下引到地核中去,然后通过命门之火,蒸化到脾胃上来,靠陈皮把脾胃之气条达,脾胃之气条达,则土能生金,往胸肺上面化痰饮,这时生姜再加进去,就加快疏散胸肺中阴云密布的痰饮。所以,此三味药,顺性助气化,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妙不可言。

降其浊——苏子 前胡 半夏 厚朴。此三者,针对上实而治,从上而下降其浊,祛其邪,使邪去而正安。前胡,能除内外之痰实,即不管外感痰多,还是内伤痰饮盛,皆可主之。因为它既能宣肺开表,又能降气化痰;苏子,直接作用于上焦,从胸肺部降痰浊;半夏、厚朴者,乃半夏厚朴汤中治痰气上逆最妙的药对。半夏降胃中痰湿,厚朴主腹满,宽肠气,在下焦开路。这里,厚朴开下窍,给邪以出来,必不可少。这种上焦胸肺的痰饮,陈年老积,绝不像西医所说的那样在上边化化痰就管用,必须在下边开口,给邪以出路,这也是治疗上边痰饮盛要从下边入手的道理,“病在上,取之下”。再回味一下, 降其浊的四味药,从上往下,从外往内,层层递进,降本流末,妙不可言。前胡降肌表肺的痰浊,苏子降胸肺的痰浊,此二者合用降上焦之痰浊;半夏化中焦痰湿,厚朴降下焦气滞,这样上中下一气贯通,浊降则清气可升矣,上实下来,则下虚能补矣!清阳从左边上去,可以把浊阴排开,浊阴从右边下来,又有个出路,这样升降循环,真是治上不忘下,治标不忘本,诚乃上下调和整体治疗之良方良法也!

6.参苓白术散(中焦鼎三法)

四君子汤——补气 养其真

陈皮 砂仁——行气化湿醒脾 顺其性

扁豆 薏苡仁——渗湿下行 降其浊

大枣、莲子——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补脾之外,兼顾心

桔梗 山药——补肺。山药在桔梗带领下能助脾土以生肺金而补肺。在这,桔梗不可少,能使中焦源源不断化生的气血,运送到上焦心肺去;能助脾气升清,使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

这样,养其真、顺其性、降其浊同时在脾胃这个脉点转动起来——使亏损的精气从中间补足;使脾能健运升清,清阳出上窍、发腠理;使湿浊邪气能往下渗利排泄,浊阴出下窍。中焦运转正常,进入良性循环,疾病何患不愈?至于临床上,是补虚多一点,还是泻实多一点,亦或顺其性升举清阳多一点,就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这其中的细微差别,需要自己体悟。

7.柴胡陷胸汤——从升降出入角度看经方

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是少阳枢机不利,出入障碍;将小柴胡汤作用于左关部,以疏达少阳为重,管出入。

小陷胸汤:心下按之痛,舌苔黄腻,为痰热阻滞胸中,胸中浊阴不降。以小陷胸汤作用于右寸关部,通降阳明痰热为主,管升降。

两个经方一合,“合方治疑难也”,把人体升降出入气机调顺,诸症皆愈。所以经方也可以从气机升降出入的角度来思考,并且这样思考更能理解《伤寒》,理解中医的核心——气机升降出入。

从鼎三法的角度来分析:

人参、大枣、甘草——守住中焦,养其真。因为肌表受邪,必赖中焦气血之补充(仲景很重视这一点)。

柴胡、生姜——透邪外出,在养其真的基础上,顺其性。

黄连、黄芩、半夏、瓜蒌——清其热,降其痰浊,使浊阴出下窍。

从中焦养其真,从左路顺其性,从右路降其浊,左升右降,中土斡旋,升降出入有序,何患疾病不愈?

8.柴胡桂枝干姜汤

有经验的老中医,看病既快又准,为什么?善于抓主症。如擒贼先擒王,把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随之瓦解。

刘老看三个病例:

A 乙肝大三阳病人

刘老:口渴? 渴;大便怎样? 经常拉稀;指着肝区部位,疼不?时痛。经过三问,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B 慢性结肠炎二十余年的病人

刘老:伸舌看,舌面很干,口干不?经常口干;常拉肚子?点头;切脉沉弦,心情怎样?总高兴不起来。经过三问,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C 糖尿病多年

刘老:口渴?恩,饮水不解;大便怎样?稍吃凉的就拉肚子;心情怎样?郁闷不舒。同样三个主症俱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上焦口渴——津不上承;下焦便溏——脾虚湿陷;中焦肝胆湿热、肝气郁滞——高兴不起来,郁闷。怎么办?柴胡桂枝干姜汤!

干姜暖脾,柴胡疏肝,桂枝助阳气化 ,从太阴干姜到少阳柴胡到太阳桂枝,层层把寒湿之气打到上边,排出体外,让下陷的湿浊提拔流通起来,此三药助阳以化气,使郁滞的湿浊变为流通的津液上承。这样下焦得温,中焦得以疏通,上焦得以滋润,仅此三味主药就把主症全解决了。此三味顺其性也!

天花粉、甘草——生津止渴兼顾口干、肝热伤阴,养其真也!

黄芩、牡蛎——降肝胆郁热,降其浊也!

药虽七味,却妙合病机诸症,难怪刘老对此方情有独钟,临床使用频率极高,更让人感受到中医道法自然、执简驭繁的至高境界!

刘老认为此方和解少阳,同时助脾阳运化寒湿,提出肝胆郁热、脾常寒湿的思路,症状见:胸胁满为结,往来寒热,但头汗出,心烦,口渴,大便稀。这是一个明显的寒热不调、升降失司的病症,病机错综复杂,所以病人寒热症状兼备。倘若单纯清热,则更伤脾阳;单纯用理中汤思路来暖脾,又会加重肝胆郁热。故处方应寒热并用,升降同施,目的就是恢复气机旋转周流。所以,其实人本没有那么多的寒热,本没有那么多的虚实,有的只是气机升降出入异常,调理气机,使寒热对流,虚实交通,何患疾病不愈?这才是传统中医思想,这才是站在阴阳升降的角度认识疾病!

9.思考:从开合出入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从鼎法看全真一气汤

此为清代良医冯楚瞻生平最得意之方,称此方能治一切虚劳重症,大凡阴分焦躁,上热下寒,上实下虚,阴竭于内,阳亢于外;但凡阴亏,阳气收不住,皆可用之。

组成: 7味药——附子、白术、人参,熟地、麦冬,牛膝、五味子。

附子、白术、人参——顺其性。经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顺其性就是顺阳气的升达,人体阳气从先天命门出,经中焦水谷精微补充,再上达上焦心脏推动出去循环周身(心气布于表)。但凡阳气虚弱,不能顺其性者,皆从补命门脾肾、强壮心脏来令阳气振奋。附子、白术、人参,分别落点于肾、脾、心,附子为补命门第一药,白术为补脾圣药,人参为强心第一药。此三味,温补阳气,顺阳气升达之性。

熟地、麦冬——养其真。麦冬润心肺,熟地滋肾水,肾水从哪来?肾水如地下水, 地下水从天上来。麦冬配熟地,金水相生,能让天空中行云布雨,滋润大地之干涸。

这两味养其真的药,配合前面顺其性的三药,就是阴阳互补,升降回环,上下运转,来回沟通。使得阳升而不亢,阴补而不腻,阴阳对流,寒热乃平。

牛膝、五味子——降其浊。降其浊有多种形式,对于阴亏而阳气浮越者,更偏重于用潜纳收敛之法来降浊。牛膝往下引,五味子往内收,令阴阳之气固密起来,不至于耗散得太厉害。正如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经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用这句话来解读全真一气汤,就是在说天地间的一气周流。附子、白术、人参,扶阳,助阳气升发,把熟地这些养其真的物质向上升到天空中去,如地面的水湿随太阳蒸腾到空中变为云彩,此为阴随阳升;而天空中的云彩也是属于阴性物质,麦冬补天,再通过牛膝、五味子收纳沉降下来,随着降雨把阳热降到地里去,对应人体而言,就是亢盛的阳火要收回到下焦肾去,这样孤阳就不会上越,此为阳随阴降!整个方子,七味药,具足鼎三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有阴阳升降沟通之妙。我们治病过程未必会拘泥这七味药,但用的正是这背后的大法!

二、鼎三法看丸、散、汤剂

丸者缓也,很多虚损疾病都需要长期缓缓去调补,如脾胃虚弱需久服参苓白术丸,心脾两虚常服归脾丸,肾气虚常服肾气丸,还有五子衍宗丸等等。丸药大多偏于养其真,慢慢把五脏精气养起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同锅下添柴,少量勤添,起少火生气的效果。

散者散也,多由芳香走串的药组成,以疏通气机,更有助于顺其性。如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顺肝脾之性,又如平胃散疏通中焦气机等。

汤者荡也,涤荡污秽,如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都是煎剂熬汤比较好,以涤荡邪气。

所以,丸、散、汤,分别占据鼎三法的三个角,养其真、顺其性、降其浊,各有特色。我们临床上用药思维可以更加灵活,比如中气亏虚,又有大便不通,我们可以开通肠的汤药,配合服用补中益气丸,这样中气得补,肠积得下。又如很多女性思虑过度,心脾两虚,又肝气郁滞,可以用归脾丸养其真,配合逍遥散顺其性,全面照顾。总之,当病症复杂时,看似不好下手,实则难易相成。只要守住大升大降,大开大合,不足者养其真补之,有余者降其浊泻之,郁结者顺其性疏导之,这样就不会被表面病症所束缚,思路就开阔了!

三、鼎三法看养生

养生,不外乎饮食、休息、运动。经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养生很简单,把饭吃好,二便通调就是降其浊;把觉睡好,精神养足,就是养其真;多去山里运动运动,活动筋骨,出出汗,舒张舒张阳气,就是顺其性。做到了这些,很多麻烦的疾病都会自愈。怕就怕该吃饭时,不肯吃饭,该睡觉时,又熬夜不睡,该出去运动时,就躲在屋里看电视、上网。

微妙无穷鼎三法,百病复杂不离它;

顺性养真降其浊,思路开阔融一家;

临床选药不拘泥,千载古方皆可化;

万变不出此宗旨,神机默运归正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