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

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点击进入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时间:201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v)(vi)
地理位置:N34 18 16 E108 51 26                                                                                                                  遗产编号:1442(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有)

简介: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陆。这条伟大的道路沟通了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全长一万多公里。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促进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在商贸、宗教、文化以及民族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公元前138年,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受汉武帝派遣从陇西出发,出使月氏。13年中,他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在随后的2000多年中,无数商贾、旅人沿着张骞的足迹,穿越驼铃叮当的沙漠、炊烟袅袅的草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来往于各国之间,带来了印度、阿拉伯、波斯和欧洲的玻璃、红酒、马匹、宗教、科技、艺术,带走了中国的丝绸、漆器、瓷器和四大发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渐渐形成。

用“丝绸之路”(Silk Road)来形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文明交流,最早出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所著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由于这个命名贴切写实而又富有诗意,很快得到学术界认可,并风靡世界。

2012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与中国及中亚五国政府共同协商,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这一项目,并将申报项目名称确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项目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以及沿途丰富的特色地理环境,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234464公顷。其中,中国境内遗产区总面积为28421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204011公顷。遗产项目共计包括三个国家的33处遗产点,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境内3处,哈萨克斯坦境内8处,中国境内有22处。在会议审定时遗产名称修改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起始地位和突出的代表性。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至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连接了东亚和中亚大陆上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与七河地区4个地理区域,分布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沿线遗迹或壮观巍峨,或鬼斧神工,或华丽精美,见证了欧亚大陆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的时间内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多元文化并存的鲜明特色。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在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并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进行长距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杰出范例。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

(玉门关遗址)

(炳灵寺石窟)

(锁阳城遗址)

(悬泉置遗址)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遗产共计包括33处遗产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22处申遗点,涉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四个省区:

陕西省(7处):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河南省(4处)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甘肃省(5处)

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共有8处遗产点:

1. 科斯托比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是6-12世纪塔拉斯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七河地区西南的文化、商业和制造业中心。它和中亚地区城市如阿夫拉西阿卜和瓦拉赫沙等其他著名城市的考古挖掘文物和发现接近。所有建筑都可以追溯到9到10世纪,表明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塔拉斯河谷城市的文化和商业关系的存在。遗址包括长墙、堡垒、内城等体现城市文化的遗迹,以及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墓地等。

2. 阿克托贝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阿克苏河的两侧,在楚河的交汇点附近,七河的草原带。阿克托贝遗址是一个7-13世纪的初期大型贸易和工艺城镇,是七河地区的文化中心贸易和文化价值观传播的一个独特的例子,楚河和塔拉斯山谷的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地。七河是一个游牧民族文化和固定文化的综合体。阿克托贝聚落曾经是一巨大的贸易和手工城镇,是一个共和政体的考古纪念碑,同时它也是七河的文化中心。遗址包括城堡、宫殿、造币厂、酿酒遗迹等体现城市文化、土地利用的遗迹,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墓地等遗存。

3. 库兰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是6 ~ 13世纪楚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在中国的探索者张骞的西行路线指南和唐朝的历史中,库兰城被称为“Tzui-lan”,天山山脚进入塔拉斯河谷的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地。库兰城记载于8世纪至13世纪相关的书面文件里。在9世纪至10世纪期间,阿拉伯的作者在描述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时,也提到了库兰城。遗址包括宫殿、瞭望塔、防御工事、市场等体现城市文化的遗迹,以及驿站和萨满教、伊斯兰教遗存。

4. 开阿利克遗址:开阿利克是中世纪时期的在伊犁河河谷中最大的聚落,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阿拉木图州,Koilyk村庄的东侧郊区,Ashybulak河流的岸边,Taldykorgan东北方向19千米。开阿利克遗址是8-14世纪卡鲁克国(Karluk“dzhabgu”)的首都,卡鲁克国是喀喇汗国突厥-卡鲁克人的独立王国。在13世纪中期,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出的大使鲁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ouck) 在出访蒙古汗国的途中参观了开阿利克城,他把这座城市描述为大的贸易中心。遗址包括泥墙、市场、客栈、浴室、供水系统、造币厂等体现城市文化、土地利用的遗迹,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摩尼教和萨满教的多处寺庙,墓地和石刻遗迹。   

5. 塔尔加尔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阿拉木图州,塔尔加尔的南部边缘,塔尔加尔河的右岸,Gorge的入口处。塔尔加尔遗址是8-13世纪伊犁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中世纪的Talhiz 城镇。
      塔尔加尔遗址发现的文物证实了该地区在中世纪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来自中国、伊朗、印度、日本的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被带到这座城市。遗址包括城墙、塔楼、市场、道路、供水系统、制铁作坊等体现城市文化、土地利用的遗迹,以及基督教,佛教,摩尼教,伊斯兰教遗存。 在塔尔加尔遗址还发现了一系列的刻在陶瓷,石头和金属制品上的不同文字的铭文。这些文字包括古突厥语,鄂尔浑语,中文和契丹语,还有阿拉伯语。塔尔加尔被视为与中世纪一座城镇Talhiz等同,据10世纪波斯的文献“Hudud al-alam”记载,中世纪的一位匿名的地理学者这样写道:”塔尔加尔城的公民是英勇善战,勇敢无畏的。“

6. 奥尔内克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奥尔内克村庄南方8千米处,在Sulutor Gorge的Altynsu和Shybyndy的河岸上。奥尔内克遗址是8-12世纪初期塔拉斯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丝绸之路上的奥尔内克城(也作Kulshub)作为突厥部落兴起,后来发展为城市,成为游牧民族和定居者之间价值交流的的桥梁。遗址包括泥墙、嘹望塔、营房、陶器作坊、房屋建筑基址、水磨遗存等体现城市文化的遗迹,以及琐罗亚斯德教、萨满教、伊斯兰教墓地、清真寺遗存。

7.阿克亚塔斯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江布尔州Kyrgyz Alatau的山脚下,是8-14世纪塔拉斯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阿克亚塔斯考古建筑群是一个建筑风格远距离传播的例子。与阿克亚塔斯的宫殿的独特布局和结构类似的宫殿出现在中东的建筑中,证明阿克亚塔斯宫殿在建造时有阿拉伯建筑师的参与,融入了特有的传统的中东的建筑风格。与之建筑结构相似的还有伊拉克的Samarra宫殿,叙利亚宫殿,以及约旦著名的Qasr al-Khaiyr al-Gharbi宫殿。遗址包括宫殿、水工设施网络、花园及公园、防御工事和信号设施等体现城市文化、土地利用的遗迹。

8. 卡拉摩尔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阿拉木图州,Balkhash湖北方,Bakanas村庄东北方20万米,Ortasu干枯的河床流入Shet-Bakanas的汇流点北边3000米处。卡拉摩尔根是伊犁河三角洲流域的保障性城址,9-12世纪伊犁河三角洲地区中世纪农耕文明最北端与最大的城市。该城兴起于古伊犁河三角洲下游地区肥沃的河段上,在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支。 从七河地区途径东突厥斯坦到达哈萨克斯坦中部和北部地区最近、最方便的贸易路线途径卡拉摩尔根城。这是最直接的路线。卡拉摩尔根是丝绸之路巴尔喀什部分的重要中转站,丝绸之路自此向西通往哈萨克斯坦中心地区,然后到达东欧。例如,从阿尔马雷克到今阿斯塔纳附近的博佐克,通过卡拉摩尔根的线路仅不到3000公里,任何其他线路都会长500至1000公里。遗址包括城墙、双塔、坡道和沟渠等体现城市交通保障功能的防御体系遗存;管道、水坝、水库、房屋、大坝等农业灌溉设施及供水设施遗存。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共有3处遗产点:

1. 阿克·贝希姆遗址: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楚河州楚河以南,图克马克城西南方向6公里,比什凯克以西50公里。阿克·贝希姆遗址是中亚最大以及最重要的中世纪考古遗迹之一,根据中文,阿拉伯和波斯的资源信息,该遗址最后被辨认为闻名的碎叶城。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是6-12世纪西突厥、突骑施汗国和葛逻禄汗国的首都,唐“安西四镇”之一。公元7~10世纪楚河谷的重要中心城镇,西突厥、突骑施汗国和葛逻禄汗国的首都,在中亚的政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唐朝的主要边境要塞之一。遗址展现了与中亚西部和东突厥斯坦相同的建造和建筑技术。遗址包括城墙、堡垒、基督教的教堂、墓地。

公元6-7世纪在楚河河谷,碎叶城的出现与当时中亚地区重大的政治和社会转变紧密联系。最重大的转变包括:1,第一个突厥汗国的发展(公元553-558),突厥汗国是欧亚的一个游牧民族帝国。为了接管连接地中海和远东区域的外贸路线,突厥加入了当时最大的三个国家:拜占庭,萨珊王朝的伊朗和中国。2,随之而来的重要的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横贯大陆的交易。3,突厥部落,古索格代亚纳人,吐火罗人以及其他商人的迁移。这些变化促进了在楚谷里城镇的发展。 公元7-10世纪,碎叶城作为西突厥民族,突骑施,和葛逻禄汗国的首都,对中亚政治历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648到719年,碎叶城成为了其中之一个要塞,即:主要的唐边境要塞。629年,它在玄奘编著的“西方国家描述”中第一次被提起。“唐书“(唐朝历史)和”新唐书“(唐朝新历史)包含关于交易路线和连接碎叶城与其他楚谷里的交易中心的描述。直至10世纪,碎叶城都有被中世纪地理学家以及旅行者提到。

2. 布拉纳遗址:也称为巴拉沙衮城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楚河州碎叶城东北方6千米,多纳里克村庄以东2.5千米处。巴拉沙衮城是喀喇汗国的首都之一喀喇契丹王朝都城,遗存年代为10-14 世纪,是第一个伊斯兰教化突厥王朝都城。 巴拉沙衮城是中世纪时期楚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之一,喀喇汗国分裂后形成的东汗国的首都之一,是该地区在中世纪盛期的6世纪到7世纪时城市新发展的典型例子,受到政治、经历和社会变化的影响。巴拉沙衮城的历史是新的文化现象的见证,包括不同书写系统的广泛应用,古突厥文学的发展,以及伊斯兰艺术的传入。虽然喀喇汗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容忍其他宗教的存在。遗址包括集市,民居,浴场,耕地和水管管道,两重城墙等体现城市文化、土地利用的遗迹,以及基督教碑刻,伊斯兰教礼拜寺。 遗址的显著特征就是其宣礼塔-布拉纳塔,布拉纳塔为该遗址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筑,建于10世纪末,最开始高447米,现在仍然高24米。该城市有一个很复杂的占地面积为25到30平方千米的布局。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起源于12世纪,13世纪开始,被毁掉的中央堡垒和宫殿群落,宗教相关的建筑,住所,更衣室(公元前11至12世纪),以及供水维修系统。该城拥有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城中陶制供水管路长达数千米。基督教与穆斯林教墓地有不同语言的刻印。两座环形的墙壁围绕着这座城市,城市里有适合开垦的土地,市场,和商店。虽然克拉汉王朝,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徒,但是他们对其他的宗教信仰还是很有包容性的。

3. 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也称为新城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楚河州,距州首府比什凯克东面40千米,是在楚河河谷中最大的一处中世纪群落,是6-12 世纪喀喇汗国的首都之一,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中心,是楚河河谷和天山地区最重要城市之一。在宗教和民间建筑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红河新城融合了突厥,印度,粟特和中国文化,形成了优秀的区域文化交流。展现了祆教、景教、佛教的传播。 考古学家还在城里和附近挖掘出了多个遗址点,他们在西边的城镇里挖掘出了Zoroastrian的坟墓遗址,Citadel内和佛教塔南边的城镇墙内发现了Nestorian 基督徒还愿石。在中世纪早期楚谷里被挖掘出来的佛教代表建筑中,新城中的塔(Krasnaya Rechka)是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遗址包括戍堡、城墙等城市格局遗迹;琐罗亚斯德教祭坛和墓地,基督教石碑、佛寺2处。

更多更详细的遗产介绍可参看: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网站-http://www.silkroads.org.cn/CN/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is a 5,000 kilometre section of the extensive Silk Roads network, stretching from Chang’an/Luoyang, the central capital of China i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o the Zhetysu Region of Central Asia. It took shape between the 2ndcentury BC and 1st century AD and remained in use until the 16th century, linking multiple civilizations, and facilitating far-reaching exchanges of activities in trade, religious beliefs, scientific knowled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 arts. The 33 components included in the  routes network include capital cities and palace complexes of various empires and Khan kingdoms, trading settlements, Buddhist cave temples, ancient paths, posthouses, passes, beacon towers, sections of The Great Wall, fortifications, tombs and religious building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