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七分饱”,逆转50%衰老细胞?我国学者给出答案

我们都知道吃饭时候的量很关键,既不能一天只吃两顿,长期空腹,又不能一顿吃得太饱,暴饮暴食。那么,这个“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吃多少才算最合理、最健康呢?其实中国学者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吃七分饱

保持适当的饥饿,是长寿秘诀之一

科学家的动物实验证明:比起每餐都不被控制食量,吃得饱饱的猴子们,轻度节食的猴子要更加健康长寿。而且患上人类经常会患有的“富贵病”,比如肥胖、高血压等的几率也会比吃得更饱的猴子们低得多。这对于我们人类也是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的,起码每天只吃七分饱,不会造成脂肪和营养过剩。

如果说针对“猴子们”的实验结果没有办法完全打动和说服您,不用担心,我这里还有更有利的证据

在日本,有一些人群长期坚持较少的饭量,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过多、过饱的食量,不够“精致”,相反较为粗俗。这种意识在上层贵族阶级中较为普遍,甚至已经风行成为一种文化,从而对普通民众也有一定的渗透和影响。那么,他们的寿命长度怎么样呢?数据显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名列前茅,女性和男性分别长期位列于第二、三名,值得羡慕

饭量少一些,衰老相应慢一些,这不光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真实现象,也是有研究数据可以进一步佐证的。

科学家发现,当食量得到控制,不会过饱的情况下,人体会产生β-羟丁酸这种物质,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延缓身体细胞,尤其是血管系统细胞的衰老。有助于从内而外抵御衰老的侵袭,从而延长寿命。近日,我国中科院研究团队,以刘光慧、曲静、张维绮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们通过长期反复试验,得到了更加确切的研究成果:“超过1/2的衰老细胞和1/4衰老基因能被七分饱逆转。”这个结论无疑是惊人且值得信赖的,可以成为我们坚持吃饭只吃七分饱的有力科学支撑。

七分饱,具体是一种什么感觉?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就算相信你的理论,但是七分饱这个概念也太抽象了吧,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怎样才算七分饱呢?”

判断起来其实并不难,也不需要过于纠结到底是不是那么精确。总之,七分饱的含义就是,吃到不觉得饿、不觉得饱,并且也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吃下去,即使不吃也不会影响身体状态的时候。要是有人吃完饭觉得胃里很撑,或者头有点晕,那就是吃得过饱,甚至造成了大脑的短暂缺氧。这样的状态显然是不可取的。

那么,怎样避免吃过量?

其实除了一些有心理障碍,在饮食上表现出偏激的人,没有人会逼着自己经常吃得过饱,除非食物太过美味,或者饭做得过多,不想浪费,也不想下一顿吃剩饭。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逐个击破”。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食物虽然好吃,但是身体健康最重要。想要更加长久地享用食物,不注意保养身体、减缓衰老、延长寿命,是不行的。

其次,每餐饭在准备的时候,可以比自己的心理预期少做一些。吃的时候万一发觉不够,哪怕再去多添个汤、下些面条,但起码可以保证每个人不至于吃得过多,饭量不够健康科学。

在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再注意坚持每天每顿饭只吃七分饱,有助于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这个理论得到了实验和数据等多方面的证实,值得信赖。也不需要担心营养摄入不足,在现在大多数人荤素搭配的饮食水平下,这种情况发生得越来越少,反而是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危害健康、加速衰老的因素,需要及时关注和避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