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名硕士生不幸坠楼想到的
由一名硕士生不幸坠楼想到的
10月13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一名硕士生坠楼身亡。
10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发表声明:该生因个人原因选择离世,校方深感悲痛和惋惜,并对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三冬未至,但一所高等教育院校发表这样的声明难免让人有些心寒。
澎湃新闻评论:“个人原因选择离世”说的跟选择一件商品、一趟旅行或者选择一所大学一样轻松。然而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选择”啊,岂是简单一句“个人选择”能够概括的?
是啊,面对生死,如何能用“选择”二字简单概括。
坠楼的女孩儿能“选择”离开,却永远不可能“选择”回来……
说这样的话的人,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
有的只是急于撇清关系的利己意图。一句“个人原因选择离世”,意味着把干系脱的干干净净,与外因毫无关联。
但是,说这些话的人要明白: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内因与外因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割线,妄图用内因遮盖甚至抹掉外因的做法,是荒谬而可耻的,这是对逝者生命和家属情感的二次戮害”。
悲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当悲剧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应回避更不应逃脱,我们应当因生命的逝去而深切的思考,回望来路,关照当下,以避免悲剧的重复发生。
我们应当关心逝者在生前经历了什么,教育者应当思考我们的教育环节中究竟除了那些问题,而不是息事宁人,欲盖弥彰,一句“个人原因选择离世”作为回应。
“个人原因选择离世”的表态,只能让我们看到这多大学的管理者软趴趴的肩膀和冷冰冰的内心,如果一所大学的管理者对生命都是这种态度,又如何奢望他们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有生命意识,在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认知时,不能丢掉基本认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更不剥离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成员中的任何一重属性。
绝对不可以本末倒置到:只把学生当成“学生”而不当成“人”的地步。
要知道,在所有的属性中,学生作为“人”的属性是最重要的,一味的夸大社会属性而忽略生命本身,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社会属性的“暂时性挫折”当成生命的终结。
因而,学业压力下,会选择轻生;情感压力下,会选择轻生;人际压力下,会选择轻生。
要知道,在生死面前,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可是我们的孩子却会把他们无限放大,直到扛不住。
于此,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当反思。
说实话:没有一只野兽因为没有捕捉到猎物抑郁而亡,也没有一双鸟儿因为求偶失败而殒命,更没有一条鱼儿因其他鱼儿的排挤而丧生。
可为什么对于更具智慧情绪调节的人类,就变得不可承受了呢。
我想,这是我们“社会”教育的极端异化和“生命”教育的本位缺失。
从生命认识的角度讲,我们的教育应当“生命”和“社会”双重属性,双向并重。
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对我们的孩子开展“生命教育”
告诉我们的孩子:
对于你生命的第一维度,是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一切的基石。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有了命就有了一切,为拥有的会成为拥有,不可能的在变成可能。
对于你生命的第二维度,是生命的价值:你的命不是用来挥霍和浪费的,你能够赋予它价值,它也会带给你体验,它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你生命的第三个维度,是生命的幸福:幸福一直萦绕在你的周围,你可以用一生去体验,尽管你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你能体验到的幸福缺失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体会无限的幸福。这就是体面而有尊严的生命。
告诉我们的孩子:
你生命的蓝图还未展开,更不要说,后面的勾勒描摹,涂抹色彩。你对于生命的态度,唯有珍惜和期待
国家的,民族的,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集体的,过去的,未来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孩子放在这些社会的维度去教育,这无可厚非也很重要。
“生命的,现在的……”我们也应当把我们的孩子放在生命本身的维度上去关照,教会他们:
热爱生命,创造价值,体会幸福
理想 情怀 温度
一个教育者的心路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