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治未病」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制约预期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为此,「健康中国 2030」提出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到 2030 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共担健康责任,共享健康成果」离不开每一个人对「健康管理」意识的培养及医疗体系对「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视。

日前,在「罗氏诊断助力健康管理系列讲座」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郑延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李莉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多年来健康管理一线工作的经验体会,以及临床检验在健康管理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发挥健康管理真正价值,科学体检是重要手段

健康管理涵盖对疾病的早期发现、疾病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慢性病的院外管理以及对生命全周期的综合管理。由于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定期体检成为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以早期发现疾病、提早预防疾病、实现健康长寿为目的的健康体检,在实践中却往往事与愿违。

图:健康体检中隐藏的陷阱

「当前很多人年年体检,异常指标却有增无减。若不进行健康管理,大多数人的体检是无效的。一旦发现体检指标异常,应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解读,制定科学的干预目标和方法。」郑延松教授点评道,「健康管理医生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如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量身定制个性化体检套餐,并定期调整体检项目以做到对健康管理效果的长期跟踪、动态评估。」

相较于门诊,健康管理的对象更为复杂,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健康管理医生需将个体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纳入考量,在不同阶段对不同个体进行相应规划。为此,健康管理医生需要拥有全程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具备全科临床医师的诊疗技能、相关体检适宜技术的理解及应用技能,以及非药物干预的基本技能等。

「健康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实时掌握先进的诊断技术,通过精准的检测指标及早发现病灶,将生活方式改变与疾病诊疗相结合,实现可行、有效的健康管理。」郑延松教授指出:「此外,临床诊疗也是健康管理的一个核心,已患明确疾病的患者也有年度健康体检的需求。作为临床思维的延伸,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密不可分。」

打响健康管理肿瘤防治「攻坚战」,标志物检测助力关口前移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 392.9 万例,死亡约 233.8 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持 3.9% 和 2.5% 的年增幅,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居民全部死因的 23.91%,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一半 [1],整体防控形势严峻。

李莉教授介绍,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恶性肿瘤的防治必须将关口前移,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肥胖等,若病因和危险因素消除,超过 40% 的肿瘤可以预防;二级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能够早期发现,约 30% 的癌症有治愈的可能。

肿瘤检查的常见方法包括:病史与查体、影像学、病理学及血液检测等。其中,血清肿瘤标志物(TM)检测凭借其简便微创、安全无辐射、高效、高性价比等优势,贯穿辅助诊断、复发监测、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疾病全程管理,在临床上的运用愈加广泛。

图: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早于临床体征发现肿瘤 [2]

以癌症死因之首——肺癌为例,TM 检测是肺癌高危人群管理的主要项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 版)》指出,TM 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分期有一定关联;小细胞肺癌诊断首选 NSE 和 ProGRP,而 CEA、SCC 和 CYFRA 21-1 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多项 TM 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准确率 [3]

图:《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高危人群筛查流程 [4]

「尽管 TM 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但在肿瘤早期发现方面,TM 检测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当 TM 异常升高时,我们应高度怀疑患病风险并安排进一步的复查和随访。」李莉教授提醒道,「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其他临床项目的检测,TM 水平也会受到患者自身因素、样本采集、检测方法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实验室在样本处理、报告解读时需加以注意。」

表:不同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5]

作为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者,罗氏诊断始终致力于开发和提供先进的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覆盖肿瘤、心血管、肾脏、传染病、妇女健康、内分泌等各疾病领域,以期提高中国人民健康管理水平,助力「健康中国 2030」目标早日实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