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的两套答案
很多菇农以认识更多的技术人士为荣,想得是很美,要博采众长,但现实非常残酷,搞不好就是博采众短。因为没有辨识技术人士水平的情况下,当然也辨识不了技术本身的对错,这样一来,在几个答案里,往往还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去选择而不是保证得到最合适的的选择。
这一回的故事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有一位不太远菇农,原来一直在我们研究所这里有些交往,当然他们都是所长P的客户。关于所长P,经常阅读我文章的人应该知道,那就是个砖家。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菇农接触了我,觉得可能还不是那么不值得交往,就留了我电话。
其后好几次他都来电话咨询我一些东西,但都是似乎不太听得进的感觉,鉴于他本人和我有些其他渊源,我也没计较。不过这一回很不巧,才打电话给我不几分钟,他电话就打给了所长P。所长P很有意思,我不说他出身家庭教养这些,只说他为了表示有人向他请教,那通电话的嗓音就比我电脑的有源音箱的音量不会小。我们办公室只隔了两堵墙,刚好我又因为刚刚接电话关了音乐,便把所在P的答案也听了个一清二楚。
这个人的问题是,他去年的旧菇棚做香菇,地埋方法,现在感觉好多菌棒烂在地里,担心影响今年出菇,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
实话实说这次问题很讨厌,因为第一个是他根本不知道地埋方法需要提前清场,事到临头快要新棒下田了才来处理,这是基本概念不清楚的事情。第二个是我曾经跟他谈过要保护场地环境的事情,但实际上他没有做任何这方面的工作。第三、比较懒,什么就想简单,你说要怎么样他都嫌麻烦,我高度反对这种不能精益求精,把技术当成偷懒有术功夫的态度。最后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点是,你给他讲原理他不耐烦听,只要直接说操作怎么干。
所以,在讲了一堆情况和原理后,他基本上没有概念。好,看在老天爷份上,我告诉他,如果不搬场地,刮去表面一层问题土层,也可以比较好的解决,或者在洒一遍石灰的基础上垫一层别处弄来的新土,他一听立即否定——其实我也否定,工程大了点!我说那只能把废棒及烂料尽量清除,加大通风,令地面干燥,然后加水和泥埋棒之前,用漂白粉拌入土里搅泥浆,这样一定会有所好处,但比不得其他办法好,当然一定要考虑下一年搬地方的问题,而后是保护环境和提前清场常规化,确保场地在棚子(竹木棚)寿命内环境生态不严重恶化。
真啰嗦,太麻烦!
估计他觉得我的方法之外肯定还有绝招,所以接下来电话打给所长P,所长P不知道他先问过我,因为我没有那么大声音给他听见。
所长P的回答很有趣,第一个是说旧场地没有关系,用七年八年都行。第二个是用乐果除虫,然后没有听清楚用什么消毒杀菌药物。够了,果然是绝招,招招致命(谁的命?),tmd我怎么就想不出这么厉害的手段?那一霎,我几乎晕倒!
老实说,在江西这块地盘,所长P的地位和名声都比我牛,在宜春地区就更加不要说,菇农们找他理所当然,我在江西什么也不算,在单位一直边缘化,所长P的表现有时候很立竿见影,比如这一回的办法。我只好自愧弗如了。
平常我都要解释评说一番,今天破个例,不说,大家看,大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