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20210628
凡事皆有利弊,或好或坏,或对或错。而好坏、对错的划分,又注定离不开参照系(标准、位置、角度),否则无法讨论、得出结果。举个例子,但凡是受过社会教化的人,都知晓诚实是好的,撒谎是可耻的。可诚实果真就一定是好的吗?你比如:日本鬼子进村了,逮到你就问:"哪儿有花姑娘?你家有花姑娘吗?"你会怎么答?你又该怎么回答?是如实观照的说实话?还是该撒个谎编瞎话呢?此时哪个对?那个错呢?所以说,在没有一个确切的评价体系作标准时,问题多半是无解的。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公事与家务事的评价体系差异大了,不难断才怪呢?这好比是用前朝的尚方宝剑来斩当朝的官儿,砍得了才怪呢!
可有时,即便是在同一个评价标准下,我们也未必能够得到一致的答案,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主观量裁的问题。同一件商品,同一个价格,有人买,有人不买,有人还会多买。差别在哪呢?不就在购买者的预期主观效用(满足感)上嘛。你觉得它值多少,那它就值多少。价格高了,你不买,价格合算,你就会买。倘若特别便宜,你还会多买,这里面有一个消费者剩余与边际递减的问题(经济学概念)。同样是一场球赛,有人瘾大得非得去现场看,有人宁可熬夜也要看,有人撞见了才会看两眼,还有人压根就不晓得有比赛。人与人本就不同,这里面牵扯到很多的因素,有兴趣爱好、文化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性别角色、认知能力等等。只有承认了这种不同,我们才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化解分歧,在自己的身边营造和培育出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
简言之,想要取得一致,就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评价标准得相同,二、主观量裁的尺度须相近,否则就一定会有差异。标准不同好似轨道不同;量裁尺度不同好似速率不同。用'绑腿游戏'来打比方,两个人只有在前进方向一致、步幅-步率差不多时才能成为一体,行进中才不会出现磕磕绊绊、拉拉扯扯,甚或摔跤的场面。同轨、又同速,这才能没有分歧。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并非常态,也许只有那些携手走过了半辈子的老夫妻,才会出现这种状态吧。事实上,我倒是觉得有分歧并不是件坏事,人生百味,只尝过几种那多无趣啊,关键在于你是怎样看它的,怎样对待和处理它的。
有了这个框架下,我们再谈问题就容易、有序多了。同就是同,虽不同还是不同,可不同之处这回却有了出处,是轨道不同呢?还是速率不同呢?不同轨咱就并轨,先确定统一的参考体系,不再评判标准上有大的分歧,实际上它就是几个指标、几个参数;不同速咱就换挡变速,快的放慢一点,慢的跑快一些,实在不行就中和取个平均数,大体平衡一下都能接受就行了。
其余的,便是并不了轨或换不了挡的了,那才是真正的绝症啊,既然已无药可救,那就别救了。说不听,那就别再说了;管得了才管,管不了就别管了,管不了还要管,那不激化矛盾、恶化关系才怪!(事实上,倒是有几种方法可以缓解这样类型的矛盾,我在下一篇《分歧该如何解决?》会有涉猎,敬请期待!)。此时,我以为不让矛盾升级才是第一要务,在这一刻不说会好于说,不辨会强于辩,不争会胜于争。
俗话说"利刀伤人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一开始可能也就是个普通的批评或埋怨,用词不当时也会让对方感觉到是一种指责,然后它引发了对方的辩解、开脱、找客观理由等等。此时你若还不依不饶,无休无止,那势必会使冲突升级,先是反唇相讥,挖苦、讽刺,于是乎斗嘴就变成了斗气,开始互揭伤疤、撒盐、谩骂和羞辱,直至一方动怒、情绪失控、没了理智,本能的说些狠话、办些横事,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伤及了真感情,最终出现赌气出走或长久的冷战,再或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老子说:知止,方可不殆。如何止呢?我觉得:不交、不惹、不理便是。何时止呢?一是你的意思对方明白了,那就行了,此时再说一句都是多余的,更不能多次说,反复的刺激、折磨对方,后者的杀伤力更大;二是对方马上就要动气了;三是对方开始反击了。此为三个节点,顺沿排为上、中、下三策,一旦你无视对方的反击而未止,那冲突注定是要升级的。本来嘛,两口子在一起,是为了过好日子的,又不是战场上捉对厮杀的敌人,非得有人死那才算完。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复命曰常(常理),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纳),容乃公(公道),公乃全(全面),全乃王(强者),王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有些事就是这样,一旦明白了它的出处、前因后果,那自然而然也就能理解、接纳,乃至包容了。比如说倘若你能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这样的认知,爱情本身就包括对差异和缺点的承认和接纳,那争吵是否就会少一些呢?'大地震'的级数是否就会降一些呢?是否就会做些有利于化解矛盾、培育感情的小事呢?
之所以要花力气写这篇《是什么》的文章,是想要指出起烦恼的因,以便能够了却心苦、不再起苦。至于刻意的非要拿个身边的朋友们看看,是想着为他们美满的婚姻生活做点贡献。不管有用没用,心意在这儿了,也了了我一桩心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