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记忆|画家张儒刚(张石)
一、画家简介
张儒刚,号晶石、张石。中国当代书画名家。1949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好书画,少年时在北京市少年宫国画组学习,及长自习山水、花鸟。曾问业于崔子范、张立辰等名家。在画风上追求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风格。又数上黄山、泰山等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探寻自己的艺术语言,多年来于绘事之余,研习书法,以求融书于画。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会员,华夏书画院院士,中国三峡画院画师。
二、艺术特点
张儒刚是一位有才华、有底蕴的画家。他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也有自己的领悟和理解,笔墨表现依然是写意的一种延续,只是线条更加流畅、细腻,所造之景,丘壑布局自有章法,无论是流水、小桥,山村飞雪,烟波钓叟,意境明朗,诗意盎然,显示了画家笔墨与文思结合的水准和尺度。
尤为难得的是,他创作的胡同画也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胡同,在张儒刚的笔下是一个血肉丰满的文化符号,更是老北京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对于耳顺之年的他,是熟知的、亲切的,因此,他的胡同画,简洁、明快,善于点缀和表现细节,任何一个老北京人看了,都会读到一份久违的温馨和诗意……
张儒刚是幸运的,他在崔子范、张立辰写意大家的笔墨中,找到了自己的门径、找到了从事艺术的立身之本。他的花鸟画中,既有两位老师酣畅淋漓、朴实、拙重的笔墨表现,同时也渗透了自己精神层面的东西。张儒刚的水墨荷花,乍一看,那种大黑大白,大红大绿,大块面,大笔触的用笔,以及那种近似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就这一份艺术的胆略来看,就有着不同凡响的地方,似有两位老师的风骨与神韵,但只要详加辨析,一幅一幅地看下去,或许你就会发现,张儒刚的花鸟画中,其实还蕴涵着一份质朴、清秀和鲜亮,这或许是张儒刚所表达的意象。尤其是他笔下的荷花,红、绿、黑、灰,用色洒脱、随意,但在情境的追求上,他笔下的色块,是服务于心像表现的。
三、个人成就
张儒刚作品曾在北京和国内参加展览,并在日本东京等地展出,在中国书法家、美术家联谊笔会暨作品展览、展销洽谈会活动中被评为金奖,并被中外友人收藏。
四、作品欣赏
1.胡同岁月
邻居,北京人习惯叫街坊。过去几乎没有楼房,人们都是比邻而居,老话儿说“抬头不见低头见”,住在家附近的老熟人,可能相识一二十年,甚至是打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处理好邻里关系其实很重要。如果有人给您介绍一个人,说“这是我老街坊”,那意思就是特别亲近的熟人,让人放心。老街坊知根知底儿,谁家有人得了急病,老街坊出手帮忙扶扶、抬抬;谁家孩子放学,家长不方便,到老街坊家待一会儿,都是常有的事。
2.忆江南
改罢新诗独自吟,忆君不至意沉沉。
疏花对雨平栏静,芳草和烟古巷深。
3.农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老祖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早春的清晨,东方的天空上刚刚亮出鱼肚白,乡村的妇女们已经起床,生火烧水。男人们早已开始赶着牲口忙碌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4.花鸟
喜欢就扫一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