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33)

【原文】

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1)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2),通于秋气。肾者,主蛰(3),封藏(4)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5),通于冬气。肝者,罢极(6)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7),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8)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9),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注释】

(1)神之变:《太素》作“神之处”。按下文作“处”义胜。

(2)太阴:《甲乙经》、《太素》均作“少阴”。当是。

(3)蛰:指冬眠伏藏之虫。在此比喻肾气闭藏和藏精的功能。

(4)封藏:贮藏,指肾藏精气功能。

(5)少阴:《甲乙经》、《太素》均作“太阴”。当是。

(6)罢(pi)极:罢,通“疲”。极,通“亟”。罢极,即耐受疲劳与困急之意。

(7)阳中之少阳:《灵枢阴阳系日月》篇说:“肝为阴中之少阳。”为是。

(8)仓廪:藏谷曰仓,藏米曰廪。即指贮藏粮食的处所。

(9)唇四白:口唇四周的白肉。

【白话详解】

黄帝说:藏象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像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土气相通。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

【按语】

关于藏象理论,《灵兰秘典论》重点论及十二脏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篇则进一步论及五脏的基本性能,补充了五脏“其华”、“其充”,阴阳区分,以及与季节气候特点联系关系,使藏象理论更加完善。五脏系统功能归纳见下表。

文中“肝者,罢极之本”的解释,诸家多有争议。高世栻《素问直解》认为“罢”即“罴”,云:“肝者,将军之官,如熊罴之任劳,故为罢极之本。”“熊”与“罴”皆是猛兽,因以比喻勇士以及雄狮劲旅,高氏所言“如熊罴之任劳”,言肝为将军,耐劳而多勇,故为任劳之本。

日本丹波元简认为:“罢极,当作四极,……即言四支。肝其充在筋,故云四极之本也。”是从文字错简的角度进行解释。诸家各有说法,也各有道理,可作参考。正常情况下,肝血充足,则筋得所养而强劲有力,肢体的运动也就灵活有力,且能耐受疲劳。若肝血不足,则会导致筋膜失养,可表现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不能耐受疲劳等,所以说“肝为罢极之本”。

文中“肾者主蛰”的理解,《说文解字》注:“蛰,藏也。藏者,善也,善必自隐……凡虫之伏为蛰。”指肾主藏精,蕴含强大的生命力,肾又为阴中之阴,内蕴强大生机,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是由肾中所藏的精气所决定的。人从幼年开始,随着肾气的逐渐充盛而有齿更发长的变化,机体开始不断发育壮大。到青春期,又激发产生天癸,使生殖功能趋于成熟,从而具备生殖能力。另外,肾中精气是生命的动力基础,卫气根于肾,才能有效发挥其卫外抗邪的作用,故肾中精气充足,则人的抗病力、免疫力就强,也就少病或健康无病。

关于文中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观点。综合各家之言,近十年来大致可概括为尊经说、疑古说和创新说三种。尊经说者肯定“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合理性。疑古说者认为,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是中医学一贯的观点。创新说者在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提出质疑的同时,近年来一些医家从文字校勘角度进行考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见,认为“十一脏”即“土脏”之误,指脾胃。后人大多认为其中尊经说中的“胆通春气”说较为符合理论与临证,此说立足于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以李东垣之言为据,认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在十一脏器中像春天阳气升发、夜半子时一阳萌生同样重要。胆气升发,则诸脏之气生,犹如春暖花开,万物生荣。胆气不升,则影响诸脏而致病,犹如有冬无春万物不生。证之临床,常运用升提胆气的柴胡以调理下陷气机,即是其观点的体现。

(0)

相关推荐

  •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以生血气 其味酸 其色苍 阳中少阳 通于春气 解读: 肝主荣筋 运动过劳 筋疲力竭 肝藏血舍魂 指甲为筋的延伸 肝血的旺盛与否 在这些地方表现 酸味入肝 ...

  • 中医经典语录(摘录2)

    150.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151.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千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33《金匮真言论》第九讲

    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33<金匮真言论>第九讲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 ...

  • 如何解读33种农残检测原始记录对应的质谱图谱?

    背景 4月初,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函广东省内各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拟征集各企业开展药材及饮片(植物类)33种禁用农药检测情况的数据,所提供数据可以是自行检测的数据,也可以是第三方检测数据(详 ...

  • 黄帝内经解读(1)

    [原文]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1),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2)之时,死生之期也 ...

  • 黄帝内经解读(2)

    [原文]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4),取之下 ...

  • 黄帝内经解读(3)

    [原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1)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2)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3).府精神明,留于四脏(4),气归于权衡.权衡(5) ...

  • 黄帝内经解读(4)

    [原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1)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2)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 ...

  • 黄帝内经解读(5)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1),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 ...

  • 黄帝内经解读(6)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

  • 黄帝内经解读(7)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