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唯有你的爱 我最明白

母亲在城市里帮我哥家看孩子,从嫂子怀孕开始就去照顾,一直到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还要每天坐公交车来回接送。这次非常难得地来我这儿一趟,在我家待了几天,主要还是因为要以我家为中继站,转程去参加我姑奶奶的葬礼。

从姑爷爷家回来,她情绪很低落,好不容易平复了下心情跟我念叨:“看着你姑老爷哭得可难受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以后还有谁能知他冷热?还有谁能在天气转凉了给添件外套?热了拿毛巾给擦擦汗?饿了有可口的饭菜填饱肚子?渴了不用担心暖壶里没有热水?即使儿女再孝顺,可他们总不能时时在身边啊!他现在才知道难过,可他那些邻居们都说,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这老两口儿三天两头的就要吵回架,前段时间俩人都生病要住院了还吵呢。”

我想:这大概就是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才是最可贵的,但有些东西不能等,等你懂得要珍惜的时候,为时已晚。

听到母亲说到老两口吵架,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父亲可是公认的脾气不好,可每次父亲要跟母亲吵架,都好像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母亲温和的性子从来不还嘴一句,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也大大减少了诸多次的家庭危机,让父亲的暴怒无机可乘,不多会儿就偃旗息鼓了。其实父亲也是“刀子嘴豆腐心”,面对母亲的这般不反抗,也心软,觉得自己不该如此,总是后悔。每次吵架之后,总是父亲先与母亲说话,虽然从来不会承认错误,但赔个笑脸是常有的事儿,母亲心胸宽广,也是从来不计较的。

平常生活里,这样的吵架,我们都已习以为常,但父亲对母亲的照顾也是常常令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欣羡。父亲想吃苹果,总要削好了皮,先拿一个给母亲,母亲还要挑剔他哪里有一小块皮没有削干净。他因为母亲的不满意,虽然嘴上会看似抱怨地嫌母亲“事儿多”,可手却总不肯懈怠地赶紧要拿去重新再削,直到母亲满面笑容地接纳了为止。

母亲有咳嗽的旧疾,吃了过咸的或者太辣的就会咳嗽,于是父亲果断地肩负起了“监督”的重任,每次菜炒咸了要叮嘱母亲少吃点,并且总有一杯温水是父亲放在母亲触手可及的地方的。母亲的胃不是很好,身体又有些发胖,晚上父亲总要母亲少吃点,有时做多了,母亲怕浪费,想多喝一碗,父亲也是不允许的,他清楚地知道,多喝了这碗,母亲又要彻夜难眠了。从母亲乐呵呵的神情里,我也知道,有人管着,母亲心里是很乐意的。

母亲这次来我家,我发现她的记性越来越差了,遇到事情也总有些糊里糊涂的。刚给她说过日期,她回转身就忘了。她跟我说,坐公交车来的时候,一着急可能误把五元当成了一元塞进了投币箱,因为怎么都翻不到买水后找回的五元钱。母亲65岁,按这年龄,其实我觉得都不会犯糊涂到这种程度,这应该和父亲平时对母亲的“事无巨细”的关注有莫大的关系。

父亲75岁,与母亲相差十岁,两个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出远门父亲总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多半都会陪同前往。即使不能一起去,出门之前,要带的零钱、整钱都要在母亲的钱包里分开放好;遇到天气可能要转凉,会把母亲的秋衣秋裤拿出来装到包里;钥匙也从来不用母亲担心会不会忘记带,早早就在包里的内夹层妥帖地放好了。他还总要一遍一遍详细地告诉她,要坐哪趟车,要在哪里等车,下了车要走多远,母亲一时记不住,他甚至写了小纸条塞在她的衣服口袋里。父亲会计算着去某个目的地要用多长时间,时间差不多了,就要打电话问问到没到,一时电话没接通,就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心里干着急,直到母亲打回电话,报了平安心里才踏实。

支渠细流才能汇聚成爱的海洋,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爱情我没见过,唯有微小细致的关怀才更暖心,更让人念念不忘,欲罢不能,它就像海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幸福的航向。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