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阅读的人生很干瘪,但盲目阅读也是事倍功半,白忙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放到今天,一样是真理。因为读书和行路,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方式。
行路意味着体验,迈开双腿到不同的地区,吃从未体验过的食物,感受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体验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行路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能够接受大千世界中的不同。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行路所能触碰到的世界是有限的,金钱、精力都会限制你的脚步,即便你已经很努力了。
而读书,可以突破任何限制,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近乎无限地拓宽你的精神世界。
通过文字,你可以突破肉体和时间的束缚,与先贤、伟人对话,去贝尔加湖畔欣赏秋季美景,还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收入。
在你能行路的时候,要多出去走走。同样的,在需要阅读的时候,要尽情地阅读。读书,会让你的人生丰满而不干瘪。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我为什么又会提出,“盲目阅读”不可取的观点呢?咱们接着聊。
这几年,知识付费一直是风口,有太多人出来做训练营、读书营,教别人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变现。
我不知道报名参加这些读书训练营的人有没有赚到钱,但我知道教别人读书的那群人,是真的赚到了,而且还不少赚。国内最有名的,靠知识变现的最大IP就是罗振宇,他创办的“得到”APP下载量已经上亿。
在拥有十几亿人口体量的中国,一款APP能达到上亿的下载量,这种成绩属于现象级的。而罗振宇和他的伙伴们,靠着贩卖“知识”,早早地实现了财富自由。罗振宇是知识变现圈子里处在金字塔尖的人物,在他之下,还有相当多的人靠着做阅读培训,教人读书而赚到钱。
从罗振宇以及知识变现圈子里的其他人的成功可以看出,教人读书的市场很庞大,中国人对阅读有着旺盛的需求。过去,知识都掌握在“士大夫”阶层,他们垄断了知识的传播,底层人士很难接触到前沿的、先进的书籍,自然也没有机会靠着读书实现阶层跃升。
在积贫积弱的民国时期,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因此,知识分子一直都拥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这一阶级藩篱被打破,广大的中国人都获得了读书识字的权力,文盲率骤降。
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获取知识的通道更加宽广,更加多元。只要你想,并且肯用心搜索,你可以读到古今中外,任何一本书籍。这是技术革新带给每个人的福利。
说到这儿,我想引出一个问题。既然阅读书籍变得如此方便快捷,为什么教别人读书还拥有着这么大的市场呢?
我想,还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自己亲自去读一读书,从而寻求通过别人的帮助和服务,实现阅读的目的。
我想问问朋友们,你觉得通过花钱找别人帮你读书,真的让你收获了想要的知识吗?或者说,你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读书,只是花钱缓解一下知识焦虑呢?
如果你通过付费找人读书,只是收获了一种收获知识的感觉,并没有真正地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和应用,那么这种阅读就没有意义。这也回答了我最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盲目地跟风阅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关于读书和阅读,其实并没有知识付费圈子里吹得那么神乎其神,也不存在华丽花哨的技巧,你只是需要克服一下人性的懒惰和畏难情绪,就可以做到自食其力,持续阅读,不再吸收别人嚼过的“二手知识”。
在你真正开始阅读之前,我真诚地提出两点建议。
1、想明白你为什么阅读?
明确阅读目的,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关乎到你能不能最大化地吸收书籍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划分为这5类,分别是“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养心智,达情意”,你可以对应着看看自己实现哪一种。
只有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才能够引出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即选择读什么书、如何实践理论等等。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读书,那就不要做这件事情。
因为你没有目标,行动就会不坚定,多半会半途而废。早晚要放弃,那就不要选择开始,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没有太多收获。
2、不知道为什么阅读,不妨先行动起来。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阅读,那就不要读,你可以先行动起来。“行动”一词包含甚广,你可以理解为工作、生活、社交等行为。
当你在工作、生活等行为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时,你就可以从书籍中寻找答案了。这样,你就有了阅读的目的,并且有了实践理论的机会。
可以说,实践是阅读的前提,阅读促进更好地实践。
关于阅读,我的想法就先写到这了,希望我的想法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感悟。之后我打算开一个读书系列,记录下读每一本书的收获和实践感悟。希望你来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