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史上,苏州有多强?以一城当一国,引领明清两朝代

自元朝以来,苏州就形成了一种喜好书画的社会风尚。

这种喜好不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附庸风雅,而是很多文人士大夫闲居或归隐在此地,以书画自娱,带动了整个社会审美的提高。

只有椰树牌椰汁这样审美的老板,在当时的苏州,哪怕再有钱也会被鄙视。

这种审美使苏州在此后数百年中,一直成为文人荟萃、文物流通的重镇。

明代初年,在经历了群雄并争的动乱之后,苏州地区又恢复了兴旺。

在炽盛文风的熏陶下,文人士大夫在苏州营建私家园林,大量收藏法书名画、古玩器物和珍本书籍,为苏州画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随着院体、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慢慢的崛起了。

一批文人名士,因为感受到了仕途的险恶、吏治的腐败,把心思转到了诗文书画上面。

苏州,这个远离京都的地方,成了他们自由创作的世外桃源。

而繁荣富庶的地方经济、鉴赏收藏的社会风气又为他们创作书画提供了保障。

沈周自画像

宣德(1426~1435)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开派大宗师沈周。

沈周的详细介绍一笑下回再说,总之他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并带出了文征明、唐伯虎等著名弟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玩某款手游,爱组CP的注意了:沈周和唐伯虎是师徒,别乱拉关系!)

没文化才组沈周CP

接下来文征明扛起了吴门的大旗。

至于名气最大的唐伯虎,在吴门还只能排第三,不过人家是流量担当,堪称吴门的形象代言人。

只是由于“吴门”这个门派称号定下来太晚(董其昌起的名),唐伯虎这个形象代言人把名气都代到自己身上了。

吴门排第四的是仇英,他和前几位一起合称“吴门四家”,史上又称为“明四家”。

游戏中的明四家,其实年龄差很大

——从这称号上来看,中国画史是把吴门画派当成了大明帝国、大明王朝画坛的代表了。

吴门四家除仇英外,都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

吴门的影响力还远不止吴门四家,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著名的有:

发展了水墨写意花卉画的陈淳、创造了钩花点叶小写意花鸟画法的周之冕、长于粗笔山水的谢时臣、擅长白描人物尤求、以水墨兰石著称的的周天球等。

吴门画派的最盛期,历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到万历中期,约130余年。

直至明末,吴门名家仍不绝如缕。钱谦益说:“吴门前辈,遗风余绪,至今犹在人间,未可谓五世而斩也”。

清代以后,吴门画派还先后衍生出“松江派”,太仓“娄东派”、常熟“虞山派”等。

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这清代“四王”,都可以算是吴门后辈。

这“四王”又收了很多门生,例如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小四王”、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王鸣韶“后四王”等,真可谓“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总之,苏州一地,能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出现这样多的名画家,实为中国美术史所罕见。

吴门画派作为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的群体,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标志着文人画走向极盛的阶段。

可惜的是,现代苏州画坛被称为“画家”的虽然也不少,但能在全国数得上名号、能给后世留下深刻影响的不多。

现代吴门画派画家张继馨老先生出了一本《颠倒葫芦》,披露了不少画界黑幕,建议大家看看,也许能从中找到现代画坛衰落的原因。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