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美盲暴露的不是不懂艺术,而是虐杀艺术!
111
吴冠中《双燕》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这些现象的屡见不鲜,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艺术,而是虐杀艺术,是没有文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吴冠中
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将变得粗俗不堪,无聊至极。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伴随的是无趣的人生和创造力的枯萎。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吴冠中《狮子林》
当今艺术的收藏如火如荼,大量资本趋之若鹜。但是,对于艺术收藏的不断升温,投机者又想从中牟利,怎么办?那只有看结果了。比如,看头衔、看获奖,尤其是看国外的头衔与奖项。许多人不一定知晓国外各类奖项的奥妙,但是,冠上卢浮宫的名头,很容易被忽悠了。
吴冠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因此,那些出不了名的且不安分的伪劣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地去卢浮宫参加展览,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卢浮宫买个金奖什么的,回到国内或在朋友圈里一定是可以忽悠的,毕竟懂行的人不多。这是另一个市场,一个不正常的市场,无知者所提供的市场。
吴冠中 《故乡》
我们如何能够尊重艺术?美国财阀洛克菲勒不懂艺术,但是他尊重热爱艺术的家人以及通过相关专业团队的管理与决策,使美国自1929年以来,有了第一家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且闻名世界的纽约MoMA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尊重艺术并且有智慧。
吴冠中 《太湖泊舟》
曾经德国艺术家博伊斯的理想,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愿望,今天差不多已经实现。你若有勇气欺世盗名,你就是著名艺术家;艺术如此发展下去,门槛终将被踏破。
吴冠中 《海滨石》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句话既是艺术家们对社会的不满和鄙视,也是呼吁社会关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不会审美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美育和文育应当是两条腿走路。而在唯有分数论英雄的当下,美育应当如何立足?
吴冠中《江南水乡》
五岁时,我们为了捉一只蝴蝶,而跑了两公里的稻田。十岁时,我们为了一支冰淇淋,而问遍了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岁时,我们为了一个喜欢的人,而倾尽所有飞往一个陌生城市。但现在,有人叫我们去看年少时渴盼的海,我们却说:海就在手机电脑里,还跑去看海干嘛?
吴冠中《水乡》
我们越来越喜欢说一句话:“凑合凑合得了!”凑合的工作,凑合的婚姻,凑合的朋友……我们凑合着生活,别人也凑合着给予评价,我们的周围就这样被“凑合”包围。
吴冠中《黄山日出》
出于自我美化的本能。我们还发明了一套价值体系,来肯定自己的生活。“关上灯都一样”,“跟谁过不是过”等等。我们输给了眼前的苟且,还用否定远方来寻求安慰。看到别人登山,我们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干嘛,上去你也得下来。”“有这工夫,不如去看个电影。”“珠峰上的风景,画册上也有。”我们就这样成了美盲,失去了欣赏美的能力。
吴冠中《江南春》
我们通晓天文地理,明白月球带来的每次潮涨潮汐,却再难有机会去和自然亲密接触。感受造物主的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绝不吝于由内心发出对美的感受与共鸣。道家爱美,爱的是物我一如,它追求心灵的自由流动,所以把自然美视为最高境界层次。
吴冠中《凉亭观鱼》
扫除美盲比扫除文盲更重要,因为尽管我们没有东西可以再失去了,我们还可以再创造。所以音乐和美术的基础教育,可以给下一代打下很好的美学基础。
吴冠中《不争春》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吴冠中《鹦鹉天堂》
要想活得美,首先要懂得停、学会慢。找个地方发发呆,居然抬头望见了满天星斗。清晨推开窗,寒意料峭,却闻到了远山木叶的芬芳。一慢,我们的生活就会立刻美起来。想活得美,就要懂得制造仪式感。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无聊无趣,往往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份仪式感。要活得美,就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吴冠中《江南园林鱼之乐》
真正的幸福,不一定要去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守护自己的纯真之心懂得发现生命中的小美好,把每天的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