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我们都成了直销员

从入秋开始,我们这些在城里工作的农家孩子们就都成了“直销员”。

大概从8月份开始,朋友圈的画风开始突然转变,原来的悠闲假期、美景美食突然开始变成各种玉米、毛豆、黄瓜、豆角、茄子、倭瓜,然后陆续是桃子、苹果、核桃、栗子......打开微信,每天都有新鲜的瓜果梨桃在刷屏,每天都不会重样,每天都有新的品种在增加......我们的父母的收获季节到啦!于是,我们这些在城里工作的农家孩子们就都成了家里农产品的“直销员”。

靠着土里刨食把子女供到城里念书、上班的父辈们,在子女成家立业后仍旧固守着自己的田园:老屋、老井、老树,还有耕作了几十年的土地。本来子女们日常孝敬的钱物足可以让他们丰衣足食,在城里的生活也足够让他们和子女们在一起安度晚年。可是,他们却如同村头的村标一样,沧桑、固执,任你风雨,任你游说,就是“你有千条妙计,我自岿然不动”。“孝顺孝顺,以顺为先”,拗不过也不敢深拗的子女们在几经“斗争”和劝说下,最后都乖乖地再次“举白旗”:父母们愿意在哪里居住就在哪里居住吧,他们愿意耕作就耕作吧!于是,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会看到小轿车拉着锄头奔驰在乡间路上,就会看到吉普车的后盖支棱着,露出后备箱里的花生、玉米、黄豆,开车的是日常西装革履白衬衣如今是带着眼睛和草帽的穿着上学时候运动服的老师、工人、公务员、企业家。在这个季节里,无论你是什么行业,无论你是什么职务,到了节假日和老家的村子,你的身份只有一个:农民。大奔车充当了小时候毛驴车的角色,吉普车取代了小时候大马车的位置,父辈们坐在副驾驶上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孩子们,满脸的自豪和“不满意”:“慢点,前面有个积水坑,哼!还不如咱家的毛驴车灵透!”“你这车装的太少了!不如三马车的一半!”

各种轿车和三马车奔波在田地和老宅之间,轿车里的司机和三马车上同样装束的同事、同学会车时候,互相摆摆手,丝毫不敢停留,一任路边的树梢把崭新的轿车刮得“刷刷”“嘎嘎”,一任三马车颠簸的屁股生疼。

各种农产品终于到家了。下一步是储存和销售的问题了。年迈的父母亲非要把核桃和玉米弄到房顶上晾晒,非要把苹果、白菜大萝卜下到地窖里储存。这么多得倒腾到啥时候?储存一段时间,如果价格下降,父母们又要因为一斤少卖了5分钱而纠结半个月。怎么办?顶着腰酸腿疼把自家吃的留出来搬到房顶上,下到地窖里,其余的搬上车,或者先放在院子里。发朋友圈!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能力吧!于是,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还是工人,一律再次主动多了一个身份:直销员。父母们的花生大豆、苹果桃子、倭瓜大白菜一下子都成了网红。朋友圈被农产品火热的刷屏了!

为了加快“销售”进度,“直销员们”开始开动脑筋想办法:互相广泛发动朋友扩大购买人群和购买力、销售力;互通有无,你买我家老婆婆种的核桃,我买你家老父亲种的大萝卜.......于是,各种轿车又开始穿梭在城区和乡村之间,后备箱里是满满的是从老家拉来的各种农产品,满满登登的,压得车头都有些飘。小心翼翼地以40迈速度开到城里,再按照朋友圈的留言地址挨家挨户送,一个个下班后的夜晚就这样忙碌地过去了。算算账,这些农产品比老人家自己在家里被小贩子收购多卖了200多元,哦,那就不能算来回往返和送货的汽车加油300元和车的磨损以及车子下地收秋时候因为刮痕的修车钱了。收支两条线,财务制度必须明晰:前者是老人家的收入,一分不差并且要凑整交给父母;后者是自己产生的费用,自己负担理所当然。

买来买去,卖来卖去,还剩下一些需要需要卖掉的农产品怎么办?直接继续发挥咱家轿车的“带货”功能,都塞进后备箱,搬运到自己下房和车库,搬运完毕后喜滋滋回家汇报:都卖出去了,比村里价格一斤多卖了5毛钱呢!喏,这是钱,城里人买东西就是大方,都给了凑整的钱!看着父母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的开心笑容,我们喜滋滋打道回城,继续我们的“直销员”生涯或者干脆直接把这些农产品免费分送给朋友们分享。

每年一次的轮回,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既是欢喜又有些小纠结。然而, 即使每年一次轮回的受累,每年一次轮回的身份转变,只要父母们高兴,我们也是愿意的。他们的高兴,就是我们的幸福。为子女者,当如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