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现代工业技术产品垄断几个例子
哪里的肉最贵?骨头缝里的肉,公开透明,明面上跟你抢钱。这就是工业垄断的逻辑。
与瑞士顶级的机床行业相匹配,瑞士一家奇石乐传感器公司,吃透了机床的活儿。在这个行业有很多独到的技术。例如六分量切削力传感器,独家垄断,高端机床必备。这是一种多测量方向的压电式传感器,能将多个高灵敏测量元件组装在高等级钢制壳体中。它能测量微小力的变化,头发丝的抖动所产生的力,都可以测试出来。
然后宰人的地方,出来了。鸡犬升天,都跟着一起上升。传感器往往都需要配电缆,既然高端机床都离不开传感器,那么它的这条大辫子也开始水涨船高冲云霄。要使用奇石乐的传感器,只能配它自己的电缆。其他的电缆,根本装不上去,也用不了,测试仪表直接就提醒阻抗不匹配。
一条电缆多少钱?3万元。比黄金贵多了。
当然这种电缆也非等闲之辈。这种电缆必须是高绝缘,内芯电缆为聚四氟乙烯,能将传感器最关键的漂移效应降低到最小值。而护套也都是石墨制品。
其实传感器的接头都是标准化的,而电缆,这些厂家就是不做成标准化。如果按正常标准执行,自然可以通用。然而,高科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偏偏不给你做标准的产品。
这是“雕虫大技“”的生存术。这种事情在工业领域数不胜数。
在分析仪表领域,美国阿美特克在天然气行业的MODEL3050石英晶体露点分析仪,技术上具备垄断地位。而它配套的预处理附件的干燥器,尽管有同一标准的其他产品,但由于其垄断性,硬是把不到一万的备件卖出三四万元的价格。
机床领域也一样。西门子840Dsl的高端数控系统,所有的电缆和接头都是专用的,压根不存在标准产品说法。都是封闭的自成体系,而且成型电缆非常贵。一根电缆2000左右,而普通的只有几十元。至于看不见的产品,那就更贵。系统内的软件模块包的功能和补丁,都是极高的价格。比如说要打开一个软件功能,往往就要几十万元人民币。
落后就要挨打,技不如人就得买单。工业攻坚就是一场的全面战役。不啃下硬骨头,骨头缝里的肉,就是天价。#技术向心力# #供应链攻防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