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采】张国印‖人生海拔
作者简介:
张国印,河北遵化市人。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五十多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
人生海拔
文/张国印
行路久了,便会停歇下来,不自觉地回望下来路。来路有宽有窄,亦有直有弯,远了,望不见了,也会在心里复念下过了几座山,涉了几道河。回望来路,也许为了返程,也许为了记忆刚刚或久远的曾经,或许什么也不为,只是歇下脚来时的一种习惯,就像吸支烟,喝杯茶一样。
平川里回望来路,一眼望去,四野阔朗,天高地厚。脚下的路绵绵长长,阳光下,有些烟尘在飞,直到一个山丘或一片树林遮住了视线。浮云在天空游动,轻轻淡淡。路人行色匆匆,各自赶着各自的行程,并不在意与他人的一次次邂逅。身处大地平面,视野开阔平直,犹如观看一幅新的散发着各种颜料味道的油画——新鲜中有实在,异样中皆自然。平川望回路,展示的往往是来路的宏阔,来路的平实,顺畅中少了坎坷和曲折。它的平坦蕴含着回路的顺便,可惜的是,路有去有回,而人生却没有回路,焦虑的人们只能望着往返路,感叹自己像带箭头的线条一样有去无回地奔向人生彼岸。
在低处回望来路,也许是在山坳,也许在堑壕,亦或在江河中,刚一回望,视线就会被遮挡,那时,必须要挺直身子,扬起头,把自己姿态调整好,即便这样,也难使视野增长多少。事实上,在低处回望来路往往是徒劳的,路上挤满了高山密林土丘,再好的视力也不会见到来路的多少风光。这时,与其说回望来路倒不如说是回想来路,想想路上的平顺与波折;想想路上人车几多;想想爬了几道山,过了几道河;想想哪道桥结实,哪道桥残破;想想哪段路有凶险,哪段路慈善多。视觉受限,让人挺胸抬头,向上的欲望会生起,心便静穆踏实,思维起舞了,山水也挡不住,这时,是人最冷静理智的时刻,睿智也会接踵而至,心田里收获果实的季节也就到了。故此,人在低谷也许是成长成熟进步最快的时期。《菜根谭》曰:“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在高处回望来路,或山峰或崖顶亦或摩天楼上,视野所至,一切尽在脚下,“一览众山下”的诗句会萦绕耳畔,那心情自然是豁然开朗。头上天蓝蓝且广阔无边,白云悠悠,有鸟飞旋,望低处,层林尽低,河流似白练,阡陌间道路纵横交错,如肠似线,很难相信,自己是从它们中过来的,寻找确认来路后,亦惊喜亦质疑,如此纤细得有如游丝的它却是承载过自己的路?阳光下,空气似乎活了,有些发白,没了车鸣人嚣,一切都覆在了氤氲之中,恰似一幅静止的画卷。人在高处时,眼中之物也就小起来,甚至包括人和事,会有一切不在话下、舍我其谁的豪情生发,感受独特而宏阔。人们喜欢登高望远,舒展胸怀也就不难理解了,心境好为之,心境不好亦为之,故才有了唐人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只可惜,人生不只是登高望远,经历多为平凡中消磨,况且附身于高处并不等于自身的高度,总有些软藤附岩石的心虚在里边,去了高处不胜寒的孤险,就是下来时也须步步小心崴脚甚至坠崖溜坡……
如此说来,回望来路,不只是习惯使然那么简单,倒是含有诸多的玩味和思量的东西了。回望来路,自身位置很重要。高度决定视野,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身的高度——那是真高度,是自己的海拔,站在自己的海拔上,才会把来路回望得更清晰更透彻更明白,而知道和不忘来路是把握好人生舵盘的前提和保证。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总编
张巧梅
执行主编
王瑞伟 李洪菊 石少峰 潘杰
总审
祝全华 王焕东
副主编
尹延哲 晴月
黄旭华 张庆杰
编辑
赵献花 张桂婷 杨宏永
卢健生 周彩霞 陈雅萍
优秀平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