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之三十二
1963年闹洪水,至今已过去40年了,有些事情记忆不清楚了,惟独泅水从河城街去万村执行任务一事仍记忆犹新。我于1963年6月3日,调河城街中心粮站任会计兼售粮员(当年18岁),当年的中心粮站共有11名职工,主任是尹良杰。那时万村粮站附属河城街中心粮站,负责人赵德全。
洪水前,粮食系统召开了紧急会议后,各粮站均昼夜廛战做了抗洪准备。8月12日老河口决口,民工从河段上撤回来,13日早上河街中心粮站就见到洪水,一日间水深涨到一两米,到处一片汪洋,各村成了孤岛,15日水不再上涨。尹主任说:“金峰,你是万村的,情况熟悉,带几个人到万村了解一下万村粮站灾后粮食保管情况。我们一共去了4人,粮站2人,银行2人(其中有张汝起),事先做了准备,用汽车胎打上气当救生圈,每人一条白毛巾系在手腕上,以做分散后联系信号,吃过早饭便立即出发。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从河城街去万村只有6里地,但有洪水阻拦,泅水前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下水前,我们商定:4人要抱紧团不分散,互相照顾,并定了泅水前往的路线。
我们从河城街旁顺水势奔沧石路,路北水深停不住,我们就攀住树枝,吃力地向前游动,费了好大劲,才游到公路上,这时沧石路的洪水已齐腰身。我们四人歇了会,直奔孙东城,该村房倒屋塌一片惨景,到了王广苓家的房顶上站了站脚,又去沈东城,该村地势高,又挡了护村埝,洪水未冲进村。这时已是上午11点左右,我们又累又饿,再前进已体力不支,只好停下来在老乡家简单地吃了点饭,再经刘东城村东洼再往前游,这一段有三道河、渠,由于水流湍急,把我们直往下冲,后来我们抓着高粱秸秆,才逆水游到水浅处。我们观察了水的流向,东南方向旁顶,顺着这个方向可以避开急流。于是我们绕着方向奔向薛村,这里地高水浅,有些地方,水没不了脖子,我们可以走走泅泅,一直到达万村村北,此处水深两米多。
我们先在村北“社会主义大坑”边的井台上站着休息了片刻,看了看水向,看到村北倒房处水流小点,先由郭加仁和张汝起两同志浮过去,他们登陆后,我们也沿着他们的路线过去。下午2点多终于到达目的地----万村粮站。见到粮垛有五米多高,60万斤粮食除最底层有点浸湿,其余完好无损,我们又向粮站负责人了解了情况,第二天,我们顺便乘县里派来的救灾船返回河街中心粮站,向尹主任和公社领导作了汇报,还受到站、社领导的表扬。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政协献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