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守敬行书•文心雕龙•通变•节选》

楚之式周人1。汉之赋颂,影写楚世2。魏之荼制,顾慕汉风3。晋之辞章,瞻望魏采4。榷而论之,黄唐貭而淳5,虞夏貭而辨6。商周麗而雅7,楚汉侈而艷8。魏晋浅而绮9,宋初讹而新10。從貭及讹,彌近弥澹11。何则?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漢篇,师範宋集12,雖古今备阅,然近附而遠疏矣13。夫青生於蓝,絳生於倩14。雖逾本色,不能復化。桓金山云15:余见新進麗文,美而無采。及见劉揚言辞16,常輒有得。光绪辛卯五月杨守敬书于鄂城17

注:

1、节选自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于黄世;虞歌《卿云》,则文于唐时;夏歌“雕墙”,缛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至于序志述时,其揆一也。暨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魏之篇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昧气衰也。
2、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楚骚矩周,
《文心雕龙·通变》楚之骚文,矩式周人,这句评语.楚骚指楚辞,屈原離骚及屈宋之作,不包括汉代的模拟文章。周人,文学的主体是《诗经》。矩式,包含继承和创新,是一种带有主动性的学习。矩式具体对象为表现方式,文体特征和精神内涵。汉之赋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朝的赋和颂,摹仿楚国的作品。影写:照着影子写,指模仿。
3、魏之荼制,顾慕汉风。荼tú,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荼毒,“荼”是苦菜,“毒”指毒虫毒蛇之类,喻毒害,如“荼荼生灵”。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古同“涂”,涂炭。曹魏时期,中书省、尚书台(即尚书省)、侍中省的变化,是我国古代官制的一次重要变革,具备了三省制的雏形。而尚书台的下属各曹,成为后世各部的发端。 汉风。《文选·陆机》:“輶轩东践, 汉风载徂。” 张铣注:“言汉之威风则往矣。”
4、晋之辞章,瞻望魏采。辞章。诗文的总称。《后汉书·蔡邕传》: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七岁能辞章。魏采。三国之一(220—265)。与吴、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为晋所灭。文采以曹家父子为代表。
5、榷而论之,黄唐貭而淳,榷,榷论,商讨辩论。黄唐,黄帝与唐尧的并称。上古首领。唐尧时《在昔歌》今不传。质:朴质。《弹歌》全首只四句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见《吴越春秋》卷五)。《杨守敬集》推为“中国诗词第一首”。
6、虞夏貭而辨。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礼记·表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史学界一直把夏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有学者指出,夏朝之前还有虞朝,虞朝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
7、商周麗而雅。商周,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 夏之历史多不可考,孔子尝屡言之。《礼记·礼运》篇: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祀 而不足征。
8、楚汉侈而艷。楚和汉是指秦汉之际,项羽 、刘邦分据称王的两个政权。侈,侈chǐ,浪费,夸大,邪行,放肆。汉· 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9、魏晋浅而绮。魏晋,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及曹家父子政权,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东晋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10、宋初讹而新。宋初,指北宋文人治国。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
11、從貭及讹,彌近弥澹。何则?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澹,宋玉《高唐赋》注:“水波文也。汉·贾谊《鹏乌赋》”澹乎若深渊之静。竞,通競。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竞”本意是角逐,互相争胜,如竞争、竞赛;争斗有时会很激烈,“竞”也指强劲,强盛。又可通“境”,指边境。風味:风度;风采。《宋书·自序传》:“﹝ 伯玉 ﹞温雅有风味,皆为深交。”唐 韩愈《答渝州李使君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太平广记》:“举动风味,无异常人。”美味。《晋书·王彬传》:彬 为人朴素方直,乏风味之好。
12、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漢篇,师範宋集。颖:指才能出众。宋集:指南朝宋代作家的作品。
13、雖古今备阅,然近附而遠疏矣。备:完备,全面。近附远疏:《诗品序》:“次有轻薄之徒,笑曹(植)刘(桢)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附:接近。
14、夫青生於蓝,絳生於倩。青生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可作染料的草。 《说文》:倩,人美字。男子美称用字。引申指美好。《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绛:赤色。茜qiàn:可染赤色的草。
15、雖逾本色,不能復化。桓金山云:余见新進麗文,美而無采。桓君山:即桓谭,字君山。东汉初年著名学者,著有《新论》。
16、及见劉揚言辞,常輒有得。刘:指刘向,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指扬雄,西汉末年著名作家。辄zhé,释义为总是、就。也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17、光绪辛卯五月杨守敬书于鄂城:辛卯。1891年。
(本文来自鹿门书院)
(0)

相关推荐

  • 《文心雕龙》卷29通变诗解1文体有常必资故实文法常变数酌新声

    <文心雕龙>卷29通变诗解1文体有常必资故实文法常变数酌新声 题文诗: 文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 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有常之体;文辞气力, 通变则久,无方之数.名理有常,必 ...

  • 杨伟:《景初历》应是我最大的贡献

    律历千年会,车书万里同.开头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防护呀.古人们对于天文历法同样有所研究,比如三国时期的刘洪.韩翊yì,以及本篇要谈及的杨伟,字世英. 杨伟是司隶冯翊人,三国时期与他一样来自冯翊的人 ...

  • 我文官圣人刘毅这辈子不求别的,就一个字:莽!

    有一位说话耿直又喜欢怼人的下属是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可以采访一下晋武帝司马炎,他手下有个叫刘毅的官员,就是这么一个动不动就放炮的直男. 刘毅在武帝朝任过6年的司隶校尉,身负监察重任,对认为不正确的人和事 ...

  • 读《与朱元思书》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唐诗,算是跟古人开始亲近.到了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才真正接触到古汉语.迄今我非常感激我的中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冯更生先生,中学六年跟随老师学习,做了六年语文课代表,中学课本上的所有 ...

  • 特辑“阳阳读《古文》” 《与朱元思书》

    继"乐乐诵<道德经>""倬汉诵<大学><中庸>""小乐诵<大学>"之后,第四位小盐粒儿赵俊阳 ...

  •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阅读课时1主备:主讲:课题<与朱元思书>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 ...

  • 「愙斋书法」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 ...

  • ​【名品赏析】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 ...

  • 朱元思书

    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 ...

  • 【书画欣赏】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 ...

  • 与朱元思书 诗意 赏析 朗读

    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