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刘备说益州富有,却对刘禅说益州贫穷,他到底骗了谁?
公元207年,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在隆中请出了避世不出的诸葛亮,从此开始了东联孙吴,北据曹魏,袭取西川的霸业之旅。刘备后半生的战略行动乃是依据诸葛亮在隆中会面时为他提出的天下三分之对策,当时诸葛亮提到益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极有利于农耕。
然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中却提到“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如此前后矛盾,让不少人都感到了疑惑。明明之前隆中对时还说益州非常富裕,怎么到了十几年后,诸葛亮却开始强调益州的疲敝了呢?
对于农业社会而言,平原是最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而四川盆地正好可以提供六千到两万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虽然从面积上来看,成都平原相对于华北平原来说不算什么,但考虑到我国西南片区多山的自然环境,在这里成都平原这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大平原了。
此外,成都平原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如此充沛的雨量让这片土地非常适合农耕。成都平原很早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到了东汉黄巾之乱爆发前,经历秦、汉数百年的开发,益州地区拥有一百五十余万户人口,实力非常强劲。
益州的面积也非常巨大,共有十二郡一百一十八邑,管辖了今天云贵川三个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山西湖北与甘肃的小部分地区。气候宜人、地理条件优渥、人口众多,诸葛亮赞益州一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为什么到了公元227年的北伐前夕,诸葛亮要在给刘禅的《出师表》里强调“益州疲弊”呢?他对着刘备说益州富有,却对刘禅说益州贫穷,这到底是骗了谁?其实谁都没骗,因为这里的“疲敝”,是相对于魏、吴两国来进行比较的。
虽然益州单一州之力的确比其他单州更强,但魏国可是有占据了十二个州,虽然其中荆州、扬州只是部分占领,但魏国的整体实力依然比仅占据益州的蜀国要强盛许多。吴国当时所占据的州郡也比蜀国要多,他们原本占领了全部交州,和一部分荆州、扬州。
从人口方面来看,经过黄巾之乱与军阀混战后,东汉末年人口大幅度下降,活下来的人口只有黄巾之乱前的十分之一。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季汉人口为九十四万人,东吴人口诶二百三十万人,魏国人口则为四百四十三万人。
有不少人不认可这个数据,因为陈寿未必能够接触到国家户籍核心档案,然后士族兴起,许多豪门都会藏匿人口。不过梁启超、郭沫若等学者还是比较认可甚至还引用过这个数据。而在《后汉书》中,蜀国人口大概是五百多万人,东吴人口约为一千万人,魏国人口则应该在一千五百万人左右。
通过人口与地盘的对比,不难看出仅具有益州的蜀国的确称得上是非常疲敝。
《隆中对》与《出师表》关于益州的局势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是基于不同的语境下得出的结论。《隆中对》是将益州与天下其他十来个州郡进行比较而得出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之说,而《出师表》则是将益州与魏国、吴国这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比较,自然会得出截然相反的说法。
所以从诸葛亮对益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万事万物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形容任何事情都得根据某一环境,以绝对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是最错误的行为。但可惜纵使诸葛亮看得再清楚,他一人也难以挽回蜀汉的疲敝,个人的力量在历史洪流面前来说,实在太过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