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先生论述白虎加人参汤条文,可着实不少,在那惜墨如金的竹简时代,这么多条文分散在伤寒论中,并不多见,可见仲师苦口婆心,用心良苦,愈发感到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重要性。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从以上诸多条文我们也不难看出,白虎加人参汤无非是一个热极伤阴(津液)伤气这么一个病机。

我们就看下面的一案例:

一女,12岁,2月26日,得时病,他医给服表散、温燥药,遂大热、大渴、大汗,延诊时,见其热渴异常,脉浮大而芤,身无汗,舌无苔,鲜红多芒刺,心烦不寐,米饮难入,小便尚利。

大家讨论后感到应该用白虎加人参汤

安医生说,幸好小便尚利,小便利者可治,断为阴液尚未全绝。犹存一线生机。

这也就是说:如果小便不利,说明伤津达到极点,几乎无以复加,生的希望渺茫。

普通发散之品,皆为寒证所设。此乃春温,皆宜忌表,用表散药则轻者变重,重者变死。

应在白虎汤基础上,应用大量的滋阴药,如麦冬,生地,天花粉,沙参,玉竹,人参等。

如果不虚,而又口渴,谵语,大便干燥,那是调胃承气汤证。但调胃承气汤证脉不可能洪大,应沉滑或沉迟。

此病人服药约七八日,方始渐愈,愈后发肤皆脱,如蛇脱皮,渐渐爪甲更换。

如果现在医疗条件,那就好说了,也不用那么费心了。

但有一点,也得把热祛了。别忘了,热盛伤津。只补液也只能是权宜之计。

有的朋友提要用竹叶石膏汤。

因为,竹叶石膏汤治疗大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

而人参白虎是,热盛,气伤,津亏。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所以人参白虎才洽好,此案的病机。

我们趁热再来看一则鉴别案,以增加对白虎加参汤的认识:

一位八岁儿童,男,发热,口大渴,大汗,脉洪大,服白虎加人参汤。不仅不见好转,且还呕吐两次,医生不得不反省自己的临床辨证治疗思路,最有可能,从那几点考虑?

在安医生群内展开讨论后,首先就有人提出: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白虎四大证已出来了, 为什么要加人参

回答:白虎是阳明气分热盛,如果再进一步,热灼伤阴液才加人参。

进一步回答补充说:严格来说,或叫真正的白虎汤不治渴,只有加人参后才止渴,仔细看条文即知。

伤寒论中白虎汤证出现脉为浮滑,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洪大,上症服白虎加人参汤后呕吐两次,肯定内有玄机。这就是说:形似白虎,水入即吐,只恐有蓄水。但就小便确实没问,陈老师已做了补充,很好!

这就是一个形似阳明经热症,而恰恰不是阳明证的,得汤反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的五苓散证无疑。

这是在孩子病中,由于太忙乱,根本没有注意孩子一整天,从未有小便,还是医生心细,忙乱中竟然不忘小便,才使这病蓦然扭转。

如果腑气不通上逆,最有可能是调胃承气汤。腑不通,热极口渴。但脉洪大一语否定了此说。应是沉实,或沉滑,或是沉迟

五苓散症亦能出现高热。

安医生纠正说:应该是,也可有发热,也可无发热。

这其中的病理是什么呢?

水的代谢发生了障碍,水入则吐。

学友说:是啊,低热或无热或许能想到,看来伤寒功底还是太差了,努力学习,谢谢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