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IoT大旗大力押注,战略失焦的长虹难有充足弹药
AI与5G时代即将到来,所有未知的改变正在集中蓄谋,制造业也试图跳出传统模式的藩篱遥想一场华丽的变身。
从去年开始,尤其以传统黑白家电为代表的制造业势力集中发力趟出一条IOT的道,先有格力美的,后有创维、海信,以及TCL、长虹等传统电视厂商,它们都在试图通过以自身核心业务为基点,寻求一个物联网时代技术与需求构建的新合力,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通吃者。
这个看上去百密无一疏的全新模式、新赛道在5G与AI爆发的前夜虽然主流品牌集合完毕,但或许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这对于泥潭挣扎的长虹来说可能更糟。
昔日彩电大王的陨落
本世纪初,长虹在大多数消费者认知里极具明星气质,作为曾经的“彩电大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长虹也是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与代表。上世纪70年代,长虹机器厂率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电视机,成功注册了商标“长虹”。从1990年至2009年间,长虹连续20年蝉联国内电视机销量排行第一。这样的起点对于后起同行来说简直是望尘莫及。
相关资料显示,1997年中央领导出访拉美时,长虹彩电开始出现在国礼名单中,这可以说是长虹彩电第一次走出国门。随后,在1999年的广交会上,外商与长虹签订了总价值2400万美元的订单。长虹逐渐成为民族品牌的象征。此后,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由16.68%增长到31.64%,最高时曾达到35%。当时,国内市场上每销售三台彩电,其中有一台就是长虹。
而根据长虹2018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3.85亿元,同比增长6.68%。其中,电视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2.68亿元,与公司总目标收入378亿元相去甚远,而且电视只占据了公司业务总营收的16.19%。但是在2002年,长虹的公司总营收为63.13亿元,其中电视业务就有45.87亿元,这一比重为72.66%。由此可见,长虹的电视业务正大幅走低。事实上,长虹的家电业务目前已经不足其所有业务的两成。
而从长虹的财报数据来看,营收利润仅为3.23亿,而在二十年前,主营业务(电视)利润就已达到31.61亿元,差不多是今日所有业务营收利润的15倍。时至今日,长虹的市值仅剩下147亿,相对于长虹巅峰时期582亿的市值来说,已经蒸发四百多亿,敏感的资本市场对长虹核心业务的下滑作出了最好的回应。
而如今,在互联网时代,随着90后消费主力军的崛起,长虹这个品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身边的朋友提到电视,说得最多的也是一些更年轻化的互联网品牌,长虹连备选的资格也没有。
根据群智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彩电排行销量前十的品牌分别是:三星、LG、TCL、创维、海信、索尼、夏普、飞利浦、长虹和小米。长虹从2014年的第一跌到现在只能勉强保住前十的位置,还面临着一众互联网新玩家的竞争。虽然此时的长虹,较前两年有所增长,但是比起巅峰时期,仍有较大差距。
多元化布局让战略失焦,竞争力分散成罪魁祸首
我们将时针拨回1995年前后,长虹相继介入电池、空调的生产,公司甚至在2005年进军手机、IT 产品行业。2008年之后,还进入了与老本行几乎没有关联的房地产业。不仅如此,长虹曾在2017年半年报中公开表示,要推出智慧家庭应用解决方案,在智能控制、安全、大媒体、能源、健康等五个业务方向取得突破,实现规模化上市销售。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能源与健康领域,长虹完全是门外汉,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在该领域分得一杯羹呢?
多年来,长虹一直试图进行业务扩张,诚然,对于企业来说,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多元化扩张也是理所当然,但从商业竞争的层面来看,多元化扩张要构建坚实的竞争壁垒,降低扩张风险,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则尤为重要,但长虹的多元化更像是一个杂货铺,其触角延伸到了除家电行业外的多个方面,包括房地产、IT等,甚至能源、包装印刷与健康领域。
而同样,长虹极为分散的多元化布局不仅未形成各业务层面的互相带动、协同,更是大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甚至负责的控制关系也大幅降低了各大业务线的效率,影响了独立的战略性。数据显示,四川长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旗下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以及联营企业等主体多达近150家,从大的维度来看,这么复杂的公司控制体系造就了长虹的业务扩张点与整体的营收规模,但发展摊子越铺越大,品牌中心逐渐偏移,战略失焦在所难免。比如最直观的表现是,增收不增利。
越来越高的经营成本使长虹不堪重负,盈利也愈发艰难。最为直观的是多元化盲目的业务扩张,让其成本剧增,833亿的营收,利润却只有3亿多,近两年四川长虹净利润平均下滑22.16%。对于核心电视业务来说,数据显示,2019年1月,四川长虹彩电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12.28%和11.51%,并且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下降。长此以往,将重挫长虹电视的金字招牌。
不过,就目前看来,长虹的多元化成果并不显著,除核心业务彩电和冰箱的收入尚还可观外,其他业务的市场份额并不好看。更为重要的是,长虹当前光顾着横向扩张,却缺乏有利纵深的拳头产品和业务。这些业务的营收及利润不仅在公司总体业绩占比小,还将原本可以用于电视冰箱的资金分散,分散弱化了王牌产品的竞争力,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之举。
扛起IoT大旗,长虹难有充足弹药
在多元化发展之路上还未看到曙光的长虹,似乎憋着劲一定要重现当年的辉煌。在家电智能化趋势下,许多年轻的品牌涌入家电市场,竞争一下子更加激烈了。为了能重获更多的市场份额,长虹在去年的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以AI+IoT技术为纽带,以智能电视为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推出了搭载着AI技术的新一代CHiQ电视、冰箱、空调。
但通过对长虹的AI+IoT分析不难看出,依然是从技术范畴实现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互控,并开放端口接口接入其他品牌的终端产品,但这绝非IOT的核心,因为对于任何产业的发展来说,技术解决方案必然是行业基础设施,很难形成独有的竞争力。因为目前的主流家电制造品牌谁不说自己布局AIOT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至少现在看来,长虹基础的方案并没有多少优越性。相反,由于IoT还没有成熟,整个行业都在琢磨未来最好的用户场景和用户体验究竟如何呈现,尚没有定论。再者,事实上只要购买相关企业提供的现成IoT方案,就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可以快速融入IoT的主流场景。
但它要想依此来挽回颓势,难度不小。且不论老对手康佳、创维、海信和TCL,还是小米等互联网品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启动了AIOT战略,增加了竞争烈度。由于IoT还没有成熟,整个行业都在琢磨未来最好的用户场景和用户体验究竟如何呈现,尚没有定论。
再者,事实上只要购买相关企业提供的现成IoT方案,就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但目前众厂商在IoT之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之前,采用行业内通行的既成方案,是最省力的途径。换句话说,技术解决方案必然是行业基础设施,很难形成独有的竞争力,至少现在看来,长虹基础的方案并没有多少优越性。
与此同时,要在IoT的布局中形成坚实的竞争壁垒,就需要完善的场景化构建能力,而场景的核心在于“人”。即用户,对于长虹这样的传统制造商来说,这也是最大的短板所在,并不具备用户运营的能力以及大数据能力,整个过程也都是非常被动的。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IoT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实现C2M柔性制造的关键,所以,在IoT的赛道上,众多家电公司正在努力撕去传统的标签,也更注重场景化和生态建设。但对于长虹这样的企业来说,对于长虹来说即使在核心硬件上具备明显领先优势,现行的布局思路到底是否可行,还需要打上问号。毕竟,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消费型的互联网属性公司显然在这方面胜过传统企业。对于长虹来说,走IOT业务借力行业,走产品路线可能会更加稳妥。
总结来看,六旬的长虹在大家电行业依然埋头前行,但是如今的长虹,却早已失了几十年前“彩电大王”的气势。廉颇老矣,在新的赛道上,巨头们又将开始新的争霸赛。长虹作为一个在电视市场上称霸多年的王者,多年来,一直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而今,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发被动。但这一切似乎长虹也必须去迎难而上,未来的结果只能交给未来。
百鸣计划
是一鸣网推出的一档全新的深度对话栏目,面向上海地区企业,还原一个充满创新创造力的上海。在企业筛选中,我们不强调团队背景,不强调融资规模,但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创造力;我们也不强调你所关注的领域又多大的市场规模,但必须具备成为这一领域头部企业的潜力;同样,我们不会一味的吹捧项目本身,而是以从业者的角度洞察行业的难点趋势,抛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