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记,又过了四分之一,益博社会工作志||益见

立夏记,又过了四分之一,益博社会工作志||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5月5日,晴,周三

每天都是老时间,闹铃依旧。孩子在已经醒了,石榴卧在床头,阳台上的花草浇一遍水。佛手瓜开始疯长。做了个鸡蛋煎饼,冲点牛奶。满眼红花绿意,立夏节气又来了,应该是第七个节令,全年二十四个,每个季节六个。

明人《遵生八笺》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有三侯,一候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峰要回京。骑着电车匆匆忙忙去坐车去高铁站。查查地图,觉得坐39路车还快一点。夹道里吆喝声,收旧手机,旧手机换刀换剪子,收头发辫,绿豆面条,绿豆面条,收废品喽,此起彼伏。二胶厂门口练双截棍的大哥早早起来,骑着一个老建设125摩托,后面拖着一个蜂蜜箱子,小喇叭里响着土蜂蜜假一倍十。太阳照在七一路上,三里河的两边月季花掩映,不时的有人锻炼着来回走动。中医院门口的早餐车停在门口。

洒水车播放着宋祖英唱的《美丽的南阳,我的家》,地面上雾着一层水,太阳似乎没有那么明亮。市医院中州路边的紫叶李上的果子已经有小枣那么大了。路上的行人不多,不过甘露禅林和奎章阁附近热闹起来,一个是摆记饺子馆的牛肉汤,一个是周记水煎包,这些是老南阳至少有三四十年以上的老店,都是老南阳的味道,摆记牛肉、周记水煎包点心都是老南阳挥之不去的味道。每样拿了一包,匆匆忙忙去对面坐车。发现原来生意红火的豫和堂和聚祥春,都已经关门大吉,门口玻璃上贴着售房广告。

第一次坐公交车去高铁站,看着表三四十分钟,也算是散散心。立夏又是一季。越过白河,古人曾诗意总结,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小麦抽穗,油菜成熟;鸟雀飞舞,蛙叫蝉鸣;大小树木,碧光粼粼。如果坐这个公交车倒是有这个味道。印象最深的还是,月季花四溢的花带,浩渺的白河水,世界月季大观园的恢宏,尽管人们知道这个五一节过后,这个地方也将寂寞下来。又一次听司机说,这个地方,平时跟舔过一样,没人,除了领导和偶尔外地客人,倒是养了一群人,也算是功德。

等我到高铁站的时候,峰已经进展,外面没处坐。只好打了电话匆匆忙忙又见了一面,把说的事再落实一下。坐上车回去的时候,大多是送人的亲朋,今天一过这个假期就结束了。路上两个老人说着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关键看长在什么地方,长在蚌壳里是珍珠,长在牛身上是牛黄,长在人身上是结石。

我们坐着青年汽车,那歪瑞古德的水氢汽车事件也成了过眼烟云。月季花大,一个老人说很多是外国品种,比如德国和法国的品种,有些是杂交的,杂交优势,看看月季花的花朵硕大,满树花朵。但是树状月季,嫁接需要很多的藤根。迷迷糊糊看到医圣祠那些被以摧古拉朽拆了的一大片空地,人们期待着魏公桥温凉河边的嬗变。

坐着车摇晃着居然睡着了。好在有人在梅城公园边下车惊醒了我。骑着电车,从琉璃桥沿着景穆街,又从闸口浆水店到中州路解放路。南关东马道,擀面条的老乡打折招呼,一个老人买了三块钱绿豆手擀面,电车篓里放着一桶浆水,还有豆芽小芹菜之类,中午做的浆面条,柔和,吃着合适。老街道里有着自己的节奏。孙家楼夹道里两个年轻人拿着相机拍着土坯墙。倒是孙家楼因为惠大才的搬走,缺少了讲故事的老人,似乎不止冷清三分。

打开孙家楼的大门,门口的山茱萸和兰花长势喜人,大门上的柿子树叶耷拉在房坡上,地面上的苔藓少了很多,落在地上的多是桔子花和柿子花,还有那一颗颗的青桃蛋。地黄花依然灿烂,院子里有花的幽香,还有鸟鸣的灵动。哎,石榴花开了,这不由让我想起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十二解》,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倒上绿茶,翻看一会儿书,夏天确实来了,孙家楼的蚊子已经出动在脸上和手腕上叮了三四个包。

骑着电车回家,喊孩子起床,结果磨磨蹭蹭一直到下午两三点,又推到四五点才去学习取资料。在门口,几个家长说着学生的教育,不同的语境下,每一个人对教育的看法迥然不同。不过初中的家长多是七零后八零初的一批人,代沟还不算深。三两句都会聊到老家,虽然离开农村一二十年了,但是每一次想起,还想回到老家去,虽然那个地方贫困,但是身份的认同在自我的童年已经深深的扎下根。童年里哪有补习班,家家户户都是熟人,跟玩的好的同学,同吃同住,一推门都有小伙伴。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邻居,熟识的极少,大家还是与老家同学同事熟,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淡了。

一个小哥聊起做生意居然说,南阳实体门面生意不都不中!今年连去年都不如,今年各行各业实体都难做啊。以前的广场南街和梅溪路,现在门可罗雀。以前在新华吃不完的小吃,现在觉得没啥能吃的,就老街米皮跟米酒汤能吸引人。还好,联合街的几个老店还有点人气。陪着学生上学习班成为这一代人的日常,中年人的一老一小,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一路上走着,看着熟悉的道路,似乎时光穿越。在家里吃完饭,郭老师打电话过去,步行去,算是锻炼。只有四十分钟连续的锻炼才有效果,虽然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晚间走一走也是件惬意的事。顺着三里河过去,杰哥发信息说着周五晚上,要举行回门喜宴。三里河红庙路桥上,卖日用品、书籍、运动鞋的一字排开。郭老师门虚掩着,还是老样子,只是门口的月季花开了,院子里堆着废纸盒子。又说起前几天南阳师院欧阳老师来一起吃饭我回老家的事,明嘉靖南阳府志校点,书号已经落实正刊印。康熙南阳县志和诸葛亮躬耕地考正在准备进入刊印阶段。显然,已经进入收获期。临走的时候,郭老师说周日孙子周岁了,一起过来吃饭。

临睡的时候,一个多年朋友打来电话问起最近工作,也说了我的一些缺点,也许这就是深植内心的东西,有时候别人提及,其实是无上的犒赏。至少,在外人的角度,能够更全面的看待某些优势,某些劣势。看着江哥的北京日记,不由得想起很多往事来。人生啊,总是在照应某些过去了东西感叹一下,舒缓一下压力太大的心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