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顺和名老中医李轩锦:初夏养生记住“三要”“七多”“防四病”!】

在诚顺和中医门诊部的许多老患者,都知道诚顺和名老中医李轩锦主任不仅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证,还曾长期担任省里主要领导的保健医生,对中医养生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所以,每逢换季或者重要时令节日,李轩锦主任诊室总有络绎不绝的老患者来向李老讨教换季养生的要领。

2021年5月5日的立夏刚过,就有一波又一波的患者来向李轩锦主任请教,初夏季节如何通过吃喝拉撒睡来养生的窍门,李老都结合患者的体质耐心一一讲解,我们把李老对进入夏季后,尤其是初夏季节养生的要领整理出来奉献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夏饮食遵从三原则

1.保护阳气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阴阳相互通应。立夏之后,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加之气温开始明显升高,皮肤腠理易于开泄,人体排出汗增多,易丢失津液,造成人体阳气不足。故此时应注重保护阳气。

2.增酸减凉

宜适度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因酸性食物能收敛止汗,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预防立夏后人体出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同时还有生津止渴、健脾消食之功。且立夏多湿,湿为阴邪,最易伤及脾阳。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脾气不足,无法正常濡养人体脏腑。因此还应尽量减少摄入生冷、寒凉食品以护养脾气。

3.调养胃气

立夏后气候燥热、食欲不振,乃是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表现。故需调养胃气,维持机体康健。

初夏早上宜喝杯姜枣茶

李轩锦主任介绍,立夏之后,天气慢慢变得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此时人体非常容易“上火”,脾胃消化功能也容易变差。所以多饮水、多吃蔬果、多吃粥类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精髓。同时,“暑易伤气”,日常应忌食性热生发的食物,以免耗气伤津。且不宜过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另外,中医提倡“春夏养阳”,建议立夏后,还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养阳气的方法——用好姜。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天气炎热、湿度大,人们食欲下降,生姜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尤其针对贪凉或过食冷饮引起的风寒感冒或肠胃不适,生姜可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生姜最好早上吃,因为早上人体阳气较弱,吃姜有助扶阳。

具体吃法:可以喝姜枣茶,用姜和大枣一起煮水5-10分钟,每天早上喝一杯;也可将生姜切成丝,用开水泡5-10分钟后代茶饮;还可以用醋泡姜,效果也很好。如果不想吃姜,可以用生姜煮水泡脚。但要注意,生姜性味辛温,凡属阴虚火旺、内热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中医认为,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强、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讲究养生之道者需适应节令变化,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以促身体安康。

初夏养生要坚持7个“多”

初夏时节,气温高、消耗大,想要健康,一定要注重养生保健。初夏如何养生呢?没胃口,多喝粥;气候干燥,多喝水;美容防晒,多吃红黄色蔬果……初夏养生要坚持7个“多”,过个清凉夏日!

1、胃口不好多喝粥

暑热会减弱食欲及肠胃消化功能,当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粥类是不错的选择。粥类易于消化,既能补充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做粥时,加入豆类、杂粮、果蔬等,能加强粥的保健效果。

粥具有温、软、淡、香、黏等特点,便于消化吸收,又保护胃黏膜,增添津液。特别是粥熬好后上面漂浮着的一层黏稠的物质,中医里称为“米油”,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甚至可以和参汤相提并论。对于老年人来说,常喝粥,还能起到益寿延年的效果。早晨空腹喝粥可以养胃、补充体力;晚间喝粥则能帮助睡眠,并且不会引起肥胖。

冰粥并不可取。冰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2、天气干燥多喝水

据营养专家介绍,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

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美白防晒多吃红黄色蔬果

除了涂抹防晒霜,许多食物也含有“防晒”成分,夏天不妨多吃些。首先推荐的,就是红黄色蔬果。其颜色来自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西红柿、胡萝卜、木瓜、红薯、柑橘类水果等,都是代表。这类蔬果还富含维生素C。这是“永远的美肤圣品”,具有强抗氧化能力,可以提升皮肤抵抗力。

多吃红黄色蔬果以及深色绿叶蔬菜等,还可以减轻和修复晒后组织损伤。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每天摄入1克维生素C、400国际单位维生素E和15毫克β胡萝卜素等,也能有效修复晒伤。

此外,黄红蔬果还具有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就拿西红柿来说,在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中,皮肤暴露于太阳下,受到紫外线损伤,会过早衰老。而西红柿中富含番茄红素,能有效对抗自由基。

4、排毒多吃凉性蔬菜

当暑湿之毒侵入人体后,往往会导致汗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食物消化不良等病症。在现代生活中,肉类动物性食物增加,体质呈酸性,多内热。

因此,适当吃一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在夏季上市的蔬菜中,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西红柿、茄子、芹菜、生菜、芦笋等,属于凉性蔬菜。

5、解渴多喝热茶

不少的年轻人天热时喜欢喝冷饮,其实较解渴的是热茶,尤其是一些清醇的名茶。中国古代民间人士早已懂得以热茶解暑,用来散发内部体热。

通常饮热茶后,皮肤便慢慢发汗,而汗能帮助体内热量的散发;换言之,热量随即缓缓排出;但饮冰冷饮品,则热量较难在短时间内挥发,仍困于体内,只是口腔食道短时间觉得冰凉而已,未几又会觉热。出汗散热后,表皮便自动降温,使人感到凉快。古人所谓一杯清茗,心静自然凉,其实内含科学理论与人生修养。

人越急躁想用冰水解渴,会越觉得“心火盛”。但一壶香茶,使人消除紧张,暂时悠闲轻松过来,对消暑有助。不过,茶不可过烫,否则伤害舌头、口腔、咽喉和食道,对肠胃亦无益。故最好稍等它降至摄氏八十度以下才慢慢喝下。

6、消暑多喝汤

想消暑,最好的方法是喝汤,喝汤有利于排汗,既能解暑又能降温,还有益身体健康。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

建议人们夏天多喝素汤,因为夏季有各种新鲜的蔬菜上市,另外,新鲜蔬菜中含有大量碱性成分并溶于汤中,常喝可使体内血液呈正常的弱碱性状态,防止血液酸化,并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后随尿排出体外。另外,番茄土豆汤、绿豆汤等也可以常喝,都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7、养脾胃多运动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推动这个运化过程的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动了才有阳气,动了才能“运”,脾阳才会更好地发挥其运化作用。

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补充水分,以免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而耗气;运动方式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而定,比如快步走或慢跑等,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能够每日坚持便最好,如果平时没有时间,周末也要抽时间出去走一走。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第三要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第四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初夏养生莫入三误区

1.饮食过于清淡

随着气温的增高,人体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也增加,若过分追求饮食清淡,减少脂肪类、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久而久之,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疲乏、感冒、贫血等病症。

2.追求冰冷食物

在夏季,人们往往会追求温度低的食物,比如冰激凌、冰镇啤酒、冰镇饮料等。但这些低温食品易引起胃肠低温产生痉挛,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3.盲目饮用凉茶

凉茶有一定的解暑功效,但不可以过度饮用。凉茶中含的药材性味大多寒凉,如果大量喝,在清解暑热的同时,也会使人体脏腑的阳气发散、受损,脾胃等器官会由于阴液的滞腻而功能失调。

初夏忌“三满”

1.汗满

贪凉易伤阳,养阳按揉足三里。初夏,天气渐热,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阳气也会受损。此外,热天人比较贪凉,如空调、冷饮等,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

李轩锦主任介绍说,夏季养护阳气,补中益气比较适合按揉足三里穴。该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该处即是。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按揉时,会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2.湿满

初夏季节,雨水多起来,导致空气潮湿,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汗斑、湿性皮肤病、足癣等易发生。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及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要致病因素。

李轩锦主任介绍说,中医祛湿可通过健脾来实现,比较好的健脾运动是五禽戏中的熊戏。主要招式如下: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最好在干净地面上或家中地板上铺一层毛毯),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练熊戏时,要像熊那样浑厚沉稳。

3.胁胀满

天热心烦,练练“坐功”心静安。初夏由于气温增高,很多人会感觉胸胁部位胀满,就是胸口堵得慌,容易出现心烦的现象。

李轩锦主任推荐大家练练“坐功”来除烦。明代著名养生学家高濂在其所著的《遵生八笺》中记载了“小满四月坐功”,具体方法为:每日凌晨3时~7时,正坐,一手手心向上用力托举,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

夜短要早睡,出汗也养生

夏天昼长夜短,对很多人来说,按点睡觉是个难事儿。因此,初夏应及时调整作息,保证晚上10点到11点就寝,早上5点半到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短时午睡。这样,等酷夏真正到来,我们就能养成合理的作息了。

夏天,很多人怕出汗,不爱锻炼。其实,适当锻炼,有利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不过,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夏天应该少做一些强度太大的运动,比如,踢球、打篮球等。可早起或晚上太阳下山后,到公园或绿地散步、打拳、做操、跳舞等。

初夏要警惕预防这些常见病

1、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季一般人的胃口都比较差,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及时补充,人体的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很容易感冒。另外,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注意多喝白开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毫升至500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再有,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起码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如果晚上睡得不好,可以在中午小睡一会儿。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可以多吃一些像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2、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蚊虫传染也是夏季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疟疾就是通过蚊子叮咬带菌而传染的。

所以在夏天,当天的食物最好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因为天热很容易使食物变质,细菌极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尽量要一次吃完或者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箱里保存,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24小时。还有,卤菜是夏天较受人欢迎的菜品,但是,做卤菜的人如果不注意卫生,吃的人也很容易感染病菌,所以最好少吃为妙。

3、细菌性食物中毒

每年夏季,特别是的七八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夏季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气候炎热,细菌易繁殖,人们吃进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病。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有很多,如大肠杆菌、弧菌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集体发病。严重者还会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

应对措施:严格做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生、熟食物要分开;凉拌菜里可以多加入生蒜杀菌;尽量不吃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食物应充分加热,放置过久的就不宜再吃。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并向急救中心呼救,同时保存食物,以便提供给卫生部门进行检疫。

4、口疮和红眼病

初夏时节气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发生口疮的诱因除了干燥的气候,焦虑、紧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也很有关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局部烧灼、涂抹口疮药膜和服用维生素B2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李轩锦主任治疗糖尿病验案二则

验案一

患者李某,女,53岁。

【初诊】糖尿病发现3年余。血糖230mg/dl,尿糖+~+++。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舌白体胖质嫩且润。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中阳不足,先用益气补中方法。

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七付。

【二诊】药后气力有增,脉仍濡软,舌白苔润,再以前法进退。黄芪60克,南北沙参各2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七付。

【三诊】患者依上方服药一月,自觉精力较前大增,诊脉仍属濡软,按之已觉有力,舌白苔腻,根部略厚。仍用前法加减。黄芪6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患者服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降至110mg/dl,尿糖转阴,各种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验案二

患者洪某,男,47岁。武汉市青山区人。

【初诊】糖尿病发现三年余,空腹血糖180~200mg/dl,尿糖+~+++。口服西药优降糖及中药消满丸效果欠佳。自觉口干舌燥,渴欲热饮,一身疲乏无力,形体较胖,脉象濡软且大,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腰酸而痛,夜多小便。证属气阴不足肝肾两亏。先用益气养阴,填补下元方法。生黄芪30克,生熟地各2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七付。

【二诊】药后口渴减轻,自觉较前有力,腰痛显著好转。诊脉濡软,舌胖苔润,仍以前法进退。并须小心控制饮食,不吃甜食。适当多吃蛋白食品。每日运动锻炼乃治疗之本,不可忽视。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生熟地各20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补骨脂10克,川续断10克,山萸肉10克,七付。

【三诊】患者自述药后精神体力均明显增强,遵医嘱每日清晨驱车到远郊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十分舒畅。诊脉濡软以滑,舌红苔白而润,再以填补下元方法。坚持锻炼,必有收获。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山药15克,花粉15克,生熟地各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七付。

【四诊】迭进益气养阴填补下元之剂,精神振奋,气力增加,劳作虽多,已不感疲劳,每日徒步登山渐增至两个山头,锻炼与治疗配合,已初见成效。近日化验,血糖已降至正常,尿糖阴性。继用前法,以资巩固;运动锻炼,不可或缺,是为至嘱。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生熟地各10克,生山药10克,杜仲10克,金樱子10克,补骨脂10克,巴戟天10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保持正常,尿糖始终阴性,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大为增强。治疗期间,患者每天清晨坚持徒步爬山,风雨无阻,往返30里,已成习惯。因而特别感谢李老教给了他健身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