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历史上最难以评价的宰相,古代认为是奸臣,如今是千古名相
宰相一职自古有之,商朝时便有“伊尹放逐太甲”的说法,伊尹便是先秦时期的一位名相。秦始皇设“三公九卿”后,丞相就是皇帝最好的助手,掌握国家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能力的宰相可以辅佐君王开创大业,比如李斯、魏征、姚崇,相反,没能力的便是祸国殃民,如杨国忠、蔡京之流。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宰相,是北宋朝的一位宰相,他任职期间主持过轰轰烈烈的“熙宁新法”,引发了朝堂上的大地震,死后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如今世人却一致认为他是千古名相,此人便是王安石。
“熙宁新法”便是大家熟知的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事宜。王安石从当时宋王朝“冗官、冗兵、冗费”的情况出发,到熙宁八年罢相为止,施行了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新法,力图富国强兵。
新法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小吏郑侠向宋神宗进献《流民图》,神宗一看新法搞得老百姓流离失所,于是罢免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不过,从北宋当时的情况看,变法是应该的,王安石也廉洁正直,那么王安石为什么北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奸臣呢?
其一,王安石变法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搞得天怒人怨。从王安石个人而言,他制定的一些措施,比如青苗法、免役法从政策层面讲都是不错的制度,但是由于用人不当、追求绩效,出现了强行摊派等现象,还有市易法被认为是“与小民争利”。
变法期间,许多老百姓弄得家破人亡,在变法后期出现了老百姓围攻王安石府邸的事件。由此可见,王安石虽然忧国忧民,但变法弄得京城外流民遍地,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他因此也不得人心。
其二,王安石变法引发了北宋朝的新旧党争,他本人得罪了许多士大夫。变法之初在朝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也不乏反对之声,而王安石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措施,打压异己,将与自己政见不和的官员贬职、流放,同时提拔赞同新法的官员,无论好坏。
这就引发了新党和旧党的争端,后来旧党人士重新掌握政权,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旧党人士编写神宗实录的时候,王安石及其新党由于被划分为“小人”,他本人自然就是奸相了。
王安石变法被传统史学认为是“苛政”、“敛财害民”,南宋人甚至认为王安石为宰相是大宋的不幸,王安石变法引发的党争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民间还出现了讥讽王安石新法的剧目。可见,从上到下王安石的评价都不怎么样,后世明清两代也延续了同样的观点。
直到近代,为了鼓励国人变法图强,梁启超撰写《王荆公》一书,为王安石正名,认为他是“古代第一改革家”。我们的历史课本上也高度肯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也由于王安石个人高尚的情操,王安石在当今被认为是千古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