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丨宝丰】张辰罡丨扁鹊庙堂承医脉(之一)
扁鹊庙堂承医脉(之一)
作者/张辰罡(河南宝丰)
宝邑西四十余里有座“扁鹊岭”,因古有扁鹊庙而名扬历世,岭下的“医生村”方圆百里皆闻,而随着时代更迭观念变换,延续八百年“施诊舍药”的优风良俗亦渐渐淡化……
一
俗话说“良相庙堂坐,大师在民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相传,王子孟和王希孟兄弟俩都是民间大医,平日助济族亲,急时解人命危,既不设堂办诊所,亦不卖药开铺店。世人皆知,王子孟是清凉寺的烧瓷窑首,是制作汝瓷的大师傅,而王希孟是宋徽宗赐封的“画神”,他们为什么会被百姓称之为“神医”呢?其实,他们先祖的确是朝廷的知名御医,因故革职而嘱后代“学医自用”而递世遵循。
常言:“偏方治大病,微药救急症。”有次王子孟到汝河北要账,花甲之年的薛财主偶得奇症“缠腰蛇疮”,这种病特别凶险,得病仨月若无治愈必命失身亡。薛财主遍求名医没人能治,觉得自己必死而想赖账,言语凄惨装疯卖傻。王子孟看出财主心思,便随意薅几把茅草烧成灰,让财主用香油拌匀,对其说:“你年纪不算老,好好修德可续寿十年。每天用这药膏涂抹两次,试试效果吧!”说罢返回。一月后,痊愈的薛财主带儿子拉两大车粮食,亲自到王子孟家感恩答谢,不仅还账且预支货款,长期往来做生意。云游的王希孟也碰到一个急事:他在邑南文殊寺塑像时,县令带妻女前往降香,好奇贪玩的女儿在文笔山摘食野果中毒,就地打滚疼痛难忍。寺医赶忙施方救治,寻来茅厕溺汤准备灌肠,可病者牙齿狠咬双唇紧闭,无法令其张口。若送县城医堂必然耽误抢救时间,命即休也。大家乱作一团,惊恐万分,到场的王希孟说“我有办法让她张嘴”。看旁边有位五岁稚童,遂令其撒尿碗中,趁热泼向病者面部,立时嘴唇张开。医者乘势灌入溺汤,促其肠胃翻涌而将食果哕出,险象瞬时退稳。县令及夫人回神答谢时,不见王希孟之身影了。所以说:“药无贵贱,能治病的方为良药;医有高低,会救命者可称神医。”先贤士人遵循“乱则出仕救国为良相,太平隐迹为民做良医”的君子之风,故真正守志者能屈能伸,蕴才施德,逍遥于世,欢度一生。源此,自然而然就有了“贵在官场显尊威,福在民间乐逍遥”的说法。
王家确实名医后裔,先祖王岚亭,字礼圣,唐代朝廷知名御医,擅长疑难杂症的救治,号称当时的“扁鹊神医”。有日皇上急传,称公主偶得急症“紧肚疼”,令其携药前往抢救。到大殿门前被太监拦住,说“皇上谕旨,在此等候”,半个时辰后闻听公主气断命亡。皇上恼怒要斩杀御医全家时,被兰仆射谏言道:“皇上息怒,微臣方知公主殒命非王御医之错,而是太监之过。”原来,皇上见公主疼痛难忍,随口高喊“岚亭…快点,快点…岚亭……”而此时在一边的太监,听皇上喊“拦停…快点,快点…拦停……”不敢待慢,急忙到殿门外把王御医“拦停”待宣。因为皇上知道王御医叫“王岚亭”,而太监及朝中很多人只知他姓“王”,称他“王御医”或“扁鹊神医”,真正的名字大多不知道,由此才出现这样的误会,导致公主因延诊不幸离世。皇上听兰仆射谏言后余火未消,下旨杀了误传圣谕的太监,对王岚亭谕旨“逐出皇宫,历代禁医”。王岚亭携儿孙到兰府答谢救命之恩时,被兰仆射挽留做了管家,嘱其“可内医族亲,莫涉外施诊”,自此王氏世袭为兰府管家,忠诚铭恩,循礼主仆,对后裔才有了“学医自用”的祖训。
话说唐朝灭国后,兰仆射携家眷僚属数百口离开京都洛阳,至宛洛古道中的“养尤里”,即今宝丰城西五十里的店头村安家筑庄,王氏自然追随同往。到第六世王继业为族长时,派族内青壮到娘娘山下的白石坡入驻瓷业,百年后反客为主成为烧瓷大户,置业圈地成为知名乡绅,时常为社会做公益资助贫困百姓,功德名誉大增。中州名镇大营北约三公里有座扁鹊岭,南邻泥河,北依鹊河,两河挟持汇聚拦截岭首,岭上有扁鹊庙宇一座,周边现有郭庄、郑庄、张洪庄、郭湾、何寨、马庄等自然村,若朝拱北斗一般向着扁鹊庙,天地盈瑞人心汇聚,特别是每年的冬至节和四月二十八的两个庙会日,百姓更是四面八方接踵而至,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以前,这两个庙会是有讲究的,冬至节的庙会其实就是“穷人会”,民间称“吃'扁食’会”,四月二十八是药王圣涎,百姓称其是“还愿会”。因为冬至正是岁首年尾,天气寒冷,饱受饥寒的穷苦百姓,应时来到扁鹊庙里吃大社。岁逢这一天,社头王继业总是提前数日忙碌,为庙会做准备,招集周边财主绅士捐钱献物做功德,而善良居士自发组织到庙里干活做饭服务香客。届时特别贫困的百姓涌向扁鹊庙,一路饥饿,至庙时热气腾腾的酸辣菜汤随便喝,先舒暖肠胃提神醒魂,等待每人一大碗的“扁食”吃。待吃饱喝足后给诸神磕头行礼,带些结缘物品愉快返回,这兴奋劲能荡溢一整年,铭记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岁岁来扁鹊庙乞食,所以在豫西伏牛山一带民间称其吃“扁食”,其实就是吃“饺子”的别称。古代百姓文化生活贫乏,相互交往大多以庙会为主,逐渐形成了富人向寺庙捐钱献物,贫穷者到寺庙烧香祈愿,随心结缘,斋食得物。因而,寺庙浮财号称“十方送来送十方,富者功德贫者享”,久之约定俗成,这里就成为广大百姓的精神向往,是陡添生活信心的精神支柱。
由此可知,因为寺庙的存在,让无助的百姓克服了很多困难,冲破厄运踏平坎坷。所以说“西方有心理医生,东方有抽签算卦”,在某种程度上,是封建社会的寺庙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良序发展。譬如:有位农妇因丈夫病逝,家中欠账无法偿还,生活艰难困苦而想自缢寻死,但又舍不得年幼的孩子,茫然无助时到寺庙求告神圣菩萨,抽签看看运势如何。她只要抽签问卦,就决定她不会再有走绝路的想法,而一定会精神昂扬,树起生活的信心。为什么呢?因为她只要抽签,对号看解语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都能劝她精神抖擞继续生活。若抽到“下签”,解语诗为:“今日之前运势差,已有灾患伤主家。香客善良困苦过,明朝福到迎朝霞。”看诗意即知,今天以前运气不好,所以抽到“下签”,但明天福就到家了,何必再寻死呢?若是抽到“上签”,解语诗为:“风雨雷电昨夜走,好命今始登高楼。修功积德人称赞,福星高照昂北斗。”不好的命运昨天走完了,从今天起“福星高照”,生活“登高楼”了,何必再寻死呢?所以,抽签并非迷信,它是传统“中医十三科”中的最后一科,名曰“祝由科”,其内容还有很多。另外十二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伤寒科、接骨科、金镞科、按摩科等。
二
那么,古代的神医“扁鹊”是何许人也?这座扁鹊岭上的庙宇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其实,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神医,医学造诣很高,对社会贡献很大,救治过很多百姓和君臣。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高?”扁鹊说:“长兄最高,二哥其次,我排第三。长兄治未病,在未发病时就将病症根除,他的厉害很少有人能觉察到。二哥治初病,病人刚发病就被他治好了,所以名声仅限于乡里。而我医治的都是病重的人,看病时都要下猛药放淤血,所以人们认为我医术最高明。”从这一段话语中可知,高明的医师是在预防并根除隐患,是治不乱之病,并非无益的渴而掘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艾灸等法治疗疾病,被后世尊为“医祖”。
相传,唐初时药王孙思邈敬仰扁鹊,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新本草》,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徽宗封其为“妙应真人”,因而被神化尊为“药王”。伏牛山号称是“中草药的宝库”,古代山高林密,丘岭纵横,野生植物丰富。诸如:天麻、灵芝、桔梗、地丁、黄精、何首乌、翻白草、野百合、土茯苓、野山药、葛根瓜、蒲公英、半枝连、白花舌草等等自然生长的很多,所以,这里是药王孙思邈常来常往的地方。起初,药王到各地采药,常常翻越无数的崇山峻岭,但见这里药草独到,品质极佳,便在此岭结庐留居,并建庙供奉扁鹊神像,一边采药,一边坐殿免费为附近百姓看病施药。逐渐约定俗成,四季中各来一次,前半年正月和四月是十五到初一,下半年七月和十月是初一到十五,定时坐殿为百姓看病。得到回馈是受益百姓自愿为药王采挖草药,送到扁鹊庙,药王每季坐诊半月,来时携带在别处采集的中草药救治百姓,走时拉走本地的中草药返回药都禹州。在百姓心中草药与野草等同,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药王治病救命而不要钱财是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因之,受益百姓自觉捐物献力,扩建扁鹊庙堂,并听从药王每治好一个病人,受益者就在岭上栽棵杏树,天长日久数里的扁鹊岭皆是杏树。渐渐地有一批学医者跟随药王,看管庙宇效仿医治百姓疾患,守护杏林传承药王医术道德,久之万余棵杏树漫山遍野,“杏林”就成了对医界的代称了。
有一个故事特别神奇,相传孙思邈途中遇雄虎挡道,怕虎伤害就绕道而行,结果又遇此虎。孙思邈当时非常纳闷,对虎言道:“我为人治病替天行道有何不妥?你再三拦挡却是为何?莫非你也要请我治病不成?”此虎听罢两眼含泪,连连点头。孙思邈恍然大悟,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心,方有求人之意,便随雄虎进入ー个山洞,只见雌虎怀抱幼虎躺在洞口,表情特别痛苦。孙思邈撬开虎口查看,但见一片兽骨刺入虎喉,卡住雌虎吐咽不得。他顺手将行医用的铜铃圈套在胳膊上,伸进虎口把骨刺拔了出来,虎疼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圈上,不会伤着胳膊,所以,后来行医者都把串铃称做“虎撑”了。老虎为了感恩,便当了药王的座骑,常日守护杏林,所以便留下“虎守杏林”的美妙传说。
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管什么时候,你若种下善良的种子,总会有善意的回报;你若种下真诚的种子,总会收获幸福和美好。在这个世上,做人做事都有因果定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做什么人有什么福。孙思邈的神像多为赤面慈颜、五绺长髯、方巾红袍、仪态厚朴的形象,这也成了后世医生所效仿的偶像,践行的榜样。所以说,扁鹊庙最早由初唐药王孙思邈创建,后屡遭兵燹,时毁时建,到北宋末年扁鹊庙已成废墟,仅剩一间破败不堪的主殿。扁鹊神像风侵日蚀胎化成土,时有香客磕头礼拜后,包些“神土”回家泡水治病。其实,所谓的神土就是塑像时唯恐虫蛀,用花椒、辣椒等辛辣物泡水活的胎泥,确有温热暖胃功效。有日,一位采药人携二子来破庙宿居,晚上梦中遇仙翁嘱告:“修复扁鹊神像,岭阴河阳筑庄。医民医患济世,子繁叶茂盛昌。”采药人醒后知是神仙点化,不敢悖逆,遂四方募化,虔诚倍至。云游的王希孟是方圆百里的塑像大师,被邀约前来塑扁鹊神像,在清理基座上的神胎时,发现几部百年前用油布包括的古书,其中有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有王继业藏存先祖的《王氏密方》。采药人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昼夜阅览,并依规矩将三部药书抄写誊录自存,将原书增加油布包裹与其它世籍装藏神像腹内,以利传世。这种“神像装藏”之传统历代承继,至今仍然使用,其彰显了北宋张载(字子厚)对文化者给予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士人君子理念。
俗话说“秀才当医生,只用一晌功”,说明有文化者只用看看医书,知其道理,即可看病疗疾。采药人信知仙翁是扁鹊和药王的化身在示引,让其承继圣贤衣钵,继续为当地百姓驱疾医患,做大功德福荫子孙,所以才得到了无价的药书,故誓言将中医发扬广大,利益于民,造福于世。自此以后,采药人不再外出采药,而是效仿药王座庙免费为百姓看病施药,并带领两个儿子学习中医药,整理病例验方,更好地诊治各类病症。久而久之,断续百年的扁鹊庙会逐渐复兴,冬至节吃“扁食”治百病的习惯又接续传承。一恍数百年,采药人的两个儿子分住两个树庄,一曰郭庄村,一曰郭湾村,子孙繁衍数千口,人人懂医术,个个能治病。两个村庄有医堂十几个,诸如:扁鹊堂、济世堂、药王堂、利世堂、惠民堂、国医堂、鹊岭堂、双河堂、众生堂等,出外定居者也大多以行医为生。据说国产连续剧《大国医》就是以郭氏中医后裔为背景摄制的。各个堂号镌制的楹联意义深刻,足以彰显医者的精神风貌。如:厚朴待人,使君子长存远志;苁蓉施药,郁李仁敢不细辛。桃仁杏仁柏子仁,仁心济世;天仙凤仙威灵仙,仙方救人。用针如神,可以烧山透天;医技似仙,驱动青龙白虎。学贵沉潜执简驭繁,业在躬亲微中求专。一出手百病走,千般爱万众留。三部脉占心腹病,一囊药贮太和春。
追溯郭氏祖脉,乃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汾阳王郭令公郭子仪之后裔。郭子仪生有八子八女,因平定安史之乱受到肃宗重用,德宗把他比作姜子牙在世,智慧高耸可统御全局,盛赞其丰功伟绩,赐谥号“忠武”。史载,郭令公八子皆乃忠勇之士,三子为国捐躯,因西域搬兵平“安史之乱”,五子有子嗣者其两子入伊教,鹰城新华区回族《郭氏族谱》中记载为令公后裔。
说明:此文摘自张辰罡先生待出版的《画神王希孟家在宝丰》一书。2021年4月16日,撰于琼州海甸岛。
作者介绍
特此声明
投稿邮箱:1493061055@qq.com
咨询热线:18537586630(微信同步)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