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20章)
六月十三日晚上,李隆基一行到达金城县,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驿站中没有灯火,士兵互相枕藉而眠。
这时,一个让李隆基日夜牵挂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跟随哥舒翰一起出关东征的王思礼!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先后隶属于河东节度使王忠嗣、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麾下,跟随哥舒翰镇守潼关。潼关失守后,王思礼死里逃生,打听到皇上西行后,一路追到金城县,向李隆基复命。
此时此刻,王思礼血迹斑斑,李隆基风尘仆仆,君臣相见,百般滋味在心头!
当李隆基从王思礼口中得知哥舒翰已被叛军俘虏后,更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晚,他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收罗散兵,向东进讨叛军。
虽然太子李亨也随李隆基西逃,却并非李亨所愿。一路上,他一直存着心事。
他知道,父皇选择出逃,是和陈玄礼商量决定的,但至于逃亡何处,却是听了杨国忠的主意。这背后,是杨国忠的天大阴谋!
李亨对杨国忠的不满,由来已久。
早在746年发生的杜有邻诬告案中,李林甫利用杜有邻把李亨(杜有邻是李亨的岳父)拉下水,企图废掉李亨的太子之位。杨国忠也参与了此案的审讯,把矛头直指李亨,大有废李亨而后快之势。李亨为求自保,只好向父皇上书,请求将杜良娣贬为庶人,从而摆脱和杜有邻的翁婿关系。
753年,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凭借自己是杨贵妃的远房族兄而继任宰相,比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独揽大权,飞扬跋扈,丝毫不将李亨放在眼里。李亨心中不满,却敢怒不敢言。
因为他知道,737年废太子李瑛的下场,可能就是他的下场。
当时,李隆基专宠武惠妃,武惠妃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上太子,就不断向李隆基挑拨离间他和李瑛的关系,最后不惜诬陷李瑛造反,从而被李隆基废为庶人并坐罪赐死。
李亨心里十分清楚,父皇为了他宠爱的女人,不惜狠心杀害亲生儿子,这样的事既然会发生第一次,就会发生第二次!
何况父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早已超过了当年的武惠妃!自从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她宠冠后宫,把持内廷,杨国忠则借助杨玉环的恩宠官至宰相,把持外廷,至此,内廷、外廷都已被杨家兄妹所把持。
在杨贵妃和杨国忠面前,李亨虽然极为不满,但面上只能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丝毫。
如果说李亨对杨家兄妹原先只是不满,那么,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则转化成了怨恨,且愈演愈烈!
安禄山起兵叛乱后,李隆基感到自己年事已高,想把皇位让给李亨。正当李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时,杨国忠却极力反对,杨贵妃也并不赞同,李隆基就又断了这个让位的念头。在镇压叛军过程中,李隆基一味听信杨国忠、边令诚的谗言,作出了一连串致命的错误决定,给大唐造成了灭顶之灾!
那一刻,李亨不仅怨恨杨家兄妹,且看到了杨国忠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
更让李亨看透了杨国忠可怕的政治阴谋的是,当李隆基决定逃离长安时,杨国忠极力主张逃亡蜀中!
因为,杨国忠曾在蜀中担任新都县尉,和蜀地大豪鲜于仲通、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等私交甚好,在蜀中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李亨跟随杨国忠进了蜀中,李亨不仅再无出头之日,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到时候,这李唐王室的皇位,落入杨家都未可知!
所以,对李亨来说,他必须尽快掌握政权,而杨国忠就是最大的阻力和对手!
因此,逃亡路上,李亨一直在寻找机会,一个除掉杨国忠的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