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喜爱的年画,为什么成为苏州的国宝级艺术?
中国有五大民间木版年画基地: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桃花坞年画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为鼎盛。
从传世文物可以看出,木刻书籍和木版画产生于同一时代。2006年5月20日,苏州桃花坞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明朝末年,苏州桃花坞年画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
乾隆年间,苏州桃花坞年画名噪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为南北两大中心,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年产量高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销南洋一带。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偏重于城市习俗风景,非常接近传统绘画,风格雅致,不少画面有诗句题咏。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主要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活动和民间生活,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民间传说,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就像一卷卷鲜活直观的历史画轴。
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宏构巨作,幅面高达一米左右,宽度为半米多。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可归纳为创作、刻版、印刷三道工序。
画稿完成后,刻工将画稿粘贴在梨木板上,称“上样”,然后运用拳刀,根据画稿上的线、点、块,先后采用发、衬、挑、复、剔等技法刻制,达到线条流畅、图稿不走样的效果。
桃花坞木版年画为分版水色套印,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根据画稿的色泽再分版套色。用色通常为红、绿、黄、桃红、紫和淡墨等五六套色。
创稿是指在熟悉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确立设计主题,画出富有桃花坞木版年画特点的画稿。
根据线版稿选择适用的梨木板,并刨光、沙平。
根据线版,画师会进行分版。刻出线版后,应将分版稿选板、上样、刻制成色版。
学习和研究桃花坞年画,对于发展的新的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