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世界骂了上百年,泰坦尼克号的中国幸存者并不幸存
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在北大西洋沉没。
船上2224人,幸存者710人,生还率31.7%。
其中共有8名中国人,幸存者6人,生还率75%。
然而本应庆幸劫后余生的他们,从此背负了整整一百多年的骂名。
因为异于他人的生还率,西方媒体称他们“贪生怕死”
“不法偷渡者”
“伪装成女人躲在救生艇”
“无耻抢夺了妇女儿童的生存机会”
“中国佬只会先救男人,不管妇女死活”
“……”
国内一些文人称他们是“中国人的劣根性”,狠狠贬低这6位幸存者。
最负盛名的报纸《申报》称他们“偷偷躲在救生艇底”,甚至因叠坐在其他人身上,致人死亡。
图| 来源于网络
种种污蔑,让这6位在巨大灾难下幸存的中国人备受排挤,一生漂泊。
这8位中国人和电影中的男主杰克一样,是三等舱船客。
他们也是泰坦尼克号上的锅炉工,远赴北美谋生的劳工,整条船上最“低贱”的人。
20世纪初,我国时局混乱,底层生活困苦,尤其以岭南地区为核心,为了争夺资源,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民苦不堪言。
图| 来源于网络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国民在惶恐不安中选择远渡重洋,去大肆宣扬“自由独立”的欧美国家谋生。
当时的欧美各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急需大量工人来进行国家基础建设。
因此,他们将目标聚焦在正被侵略、被剥削的中国人民身上,开放“华工移民”政策,以此弥补底层劳工的不足。
时代和命运的双重逼迫之下,这8位中国水手踏上了异国谋生之路。
英国是他们的第一站。
他们受雇于英国唐纳德公司,成为了最底层的锅炉工。
每天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忍耐着白人的辱骂,遭受着法律的刁难。
当时的唐人街破旧不堪、暴力横行,是罪恶的深渊。
白人歹徒在唐人街嫖娼、赌博、吸毒,再将这一切罪恶甩给住在唐人街上的中国劳工们。
这让英国人更加厌恶中国劳工。
时逢一战前夕,白人种族的优越性和对其他有色人种的剥削,使许多底层民众无法忍受。
英国爆发了“煤矿工罢工”事件。
海员短缺,英国海运被迫停止,于是这8位中国锅炉工被派遣到北美去运送水果。
唐纳德公司为他们8人买了一张泰坦尼克号三等舱的集体票,票号1601。
图 | 8个人中,最大的37岁,最小的24岁。
1912年4月10号,这是泰坦尼克号的初次航行,金碧辉煌的船舱内充斥着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
与此格格不入的8人则在巨轮下层甲板的三等舱落脚。
一等舱里,富商大亨给美丽的未婚妻献上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男女主站在甲板上畅想爱情;
图 | 泰坦尼克号剧照
三等舱里,这8个中国派遣工拥挤一处,不知道未来在何处。
四天后的深夜,巨轮撞上冰山。
灾难突如其来,巨大的恐慌笼罩着船上的人。
船头逐渐沉没,海水灌进船舱,凭着求生的本能反应,所有人蜂拥着往船尾挣扎。
动图 | 泰坦尼克号剧照
救生艇分为左舷艇和右舷艇。
左舷艇是“妇女儿童专属”,右舷艇是“男女皆可入艇,妇女儿童优先”。
但事实上,“妇孺优先”的原则是建立在“白人优先”和“富人优先”之上的。
因为在幸存的710人中:
头等舱325人,活下来202人,生还率62.2%;
二等舱285人,活下来118人,生还率41.5%;
三等舱706人,活下来178人,生还率25.2%。
正如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等级制度,8位中国乘客和三等舱的其他乘客一起,被关进了一个小厅里。
只有一等舱和二等舱的乘客安全上了救生艇后,他们才有资格逃命。
巨轮逐渐沉没,求生之门终于打开了。
尖叫、嘶喊,人们如同困兽一般奔跑在长廊里,寻找生存的机会。
一开始,他们不被允许登上救生艇,因为这是给“一等舱”里的欧美客人准备的,即使那些救生艇上还有空位。
图 | 泰坦尼克号剧照
被抛弃8位中国水手在逃亡过程中,有3位掉进海里,2位殒命,只有Fang Lang存活。
掉进海里的Fang Lang抽出一具浮尸的皮带,将自己绑在一块木板上,等待着折返的救生艇。
幸运的是,他最终被唯一返回救援的船只救起——他也是最后一个被救起的人。
动图 | 源于泰坦尼克号未删减版电影片段
当时救下Fang Lang的指挥官名叫罗威。
他回忆道,当他第一眼看到Fang Lang时,他趴在木板上一动不动,众人围上去给他按摩心脏、温暖四肢五分钟左右,他才慢慢恢复意识。
罗威感慨:“他就像个英雄。”
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承认,正是这位中国人的求生智慧,给了自己创作灵感,才有了女主在木板上等待救援的情节。
图 | 泰坦尼克号剧照
但在公映的电影中,Fang Lang获救的片段被删掉,历史也随之被掩盖。
而剩下的5位中国人凭借着多年职业水手的航海经验,向相反的船头跑去,在最后一刻搭上了并未坐满的右舷艇。
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去妇女儿童的左舷艇,更没有抢占妇女儿童的座位。
但人们往往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
仅仅因为中国人在这场灾难中超高的“存活率”,美国民众便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污蔑他们。
“中国男人利用他们的辫子,裹上女人的衣服,假扮女人逃进救生艇,挤占女性与孩子的逃生舱位。”
“这就是黄种人的卑劣性。”
诸多恶名强加在这6名刚刚死里逃生的中国人身上。
图| 来源于网络
以至于当幸存者乘坐的船只抵达纽约后,所有人接受了来自民众的热情欢迎,唯独这6个中国劳工无法下船。
因为当时美国刚刚推行了《排华法案》,没有人欢迎他们。
不能休息,不被救治,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他们被驱逐到一辆运载热带水果的货船上,去古巴从事苦力。
古巴不是个谋生的好去处,于是,他们开始在全世界漂泊。
有人去了加拿大,开过咖啡厅;
有人继续在海上漂泊做船员,最后被遣送回香港;
有人去了印度,随后下落不明;
有人辗转英国,不久重疾缠身而亡;
有人至今无法确认其身份;
还有人被迫改名换姓,一生沉默。
Fang Lang是这6人中记录最完整的一位。
他的遭遇,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下华人在西方国家的悲惨血泪史。
从泰坦尼克号上活下来的中国人,这个身份使他被西方国家的民众所唾弃。
图| 在救生艇上的泰坦尼克号幸存者
被迫成为水果货船上的船员后,他开始了8年隐姓埋名的漂泊。
1920年,Fang Lang终于进入美国。
后来的35年里,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被当作非法移民的Fang Lang在芝加哥经营过很多小生意,每次都失败了。
研究员罗飞说:“每一次生意失败后,他就回去继续做餐厅服务员。当时很多中国人和他的遭遇一样,他们不得不使用各种各样虚假的身份证明为自己寻找工作。”
给餐厅打工的微薄薪资成了Fang Lang唯一稳定的收入。
从1911年开始,Fang Lang前后换了8个名字。
直到1955年,他才拿到新身份证明,也有了合法的名字——方荣山。
当时的方荣山已经六十多岁,因为有了公民身份,他终于可以结婚生子,组建家庭。
图| 来源于网络
方国民(方荣山的儿子)说,他出生时,父亲已经65岁,而且他和母亲从未听父亲讲过关于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切。
图| 方国民
直到方荣山70岁那年,在租房的时候,被房东羞辱。
“我怎么可能租房给你们'黄种狗’?”
憋屈了一生的他忽然一拳将白人房东揍趴在地上。
当时,美国已经废除了《排华法案》十几年,但白人对华人的歧视仍旧强烈。
步入晚年后,方荣山仍旧在餐厅打工,也经常给远在江门的亲人寄钱。
也许是想向故乡的亲人诉说曾经的苦难,方荣山给侄孙寄了首打油诗:
天高海阔浪波波,
一条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几个,
抹干眼泪笑呵呵。
图 |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
方荣山的一生,正是那个时代下“移民华工”命运的缩影。
从他们踏上驶向大洋彼岸轮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颠沛流离的一生。
甚至,要背负着“低廉的中国劳工”的劣名。
在《美国种族简史》一书中,对于20世纪初从江门台山去北美的第一代华人移民,作者托马斯·索威尔指出:
19世纪末,美国有一条法律禁止中国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证词,这实际上等于公开宣布可以任意凌辱华人,华人遭到抢劫、伤害和攻击时,法律是不管的。
而且,中国人体形虽然比美国人瘦小,但在农业、铁路修建和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方面很能吃苦。
而且,他们对薪水的要求低,生活俭朴,能从美国人认为是微薄的收入中省下钱来。
正是这些品质,使得中国人被白人视为竞争对手,对其又恨又怕。
●事实上的确如此。
这批华工先成为英国航船上的锅炉工,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却只能拿到白人同行的五分之一;
继而种族矛盾接连爆发了工人罢工事件,他们被派遣到世界各地;
紧接着被囚禁在美国天使岛;
遭遇了史诗级的船难,万幸存活,却背负了一百多年的骂名;
美国的《排华法案》给他们扣上“黄祸”的帽子;
一战爆发给了他们水手的工作机会,英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将他们驱逐出境;
一战结束后,他们被视为不安定因素,禁止入境;
二战爆发,又是他们灾难的一个轮回。
……
时代洪流下,作为西方国家最底层的有色人种,他们经历着命运的重击。
被驱逐、被关押、被辱骂、被忘记……
图| 来源于网络
就像研究员施·万克所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未必是他们人生中遭受的最大苦难,而只是他们一生中必须面对的其中的一个困厄时刻而已。”
而他们,只是为了在乱世下谋求一条生路,哪怕是夹缝生存。
在与命运做挣扎的这一生,他们勤劳、顽强,隐忍。
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事情已成定局,我们无法改变。
但泰坦尼克号上6位中国幸存者沉寂了一百多年的冤屈,我们可以澄清。
被污名化的那段历史,我们可以修正。
随着《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纪录片的公映,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那段被刻意删除、刻意抹黑了的过去。
西方国家,至今欠他们一句道歉。
欠那个时代的“中国佬”们一句道歉。
如今的中国,繁荣富强,雄起在世界东方。
中国人再也不会因为他国的歧视忍辱负重;
不会因为他国的诋毁敢怒不敢言;
不会因为他国的欺辱无动于衷。
如今的中国人,无论是在美国纽约、还是在英国伦敦,都能挺直腰板,昂首阔步。
我们痛心1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和那些人。
我们也幸运生长在100多年后的中国。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橙子味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