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前的几家老字号商店

大约一年前,笔者曾撰文谈了谈“鼓楼前的几家老字号餐馆”。而在我的记忆中,当年鼓楼前还有多家老字号商店。在我出生时的1957年,这些刚刚完成公私合营不久的老店字号还在,但遗憾的是笔者尚不识字,只是常听大人、老人称呼这些老字号,却不知道这几个字应该怎样写。上小学二年级还没完,就赶上了“文革”,这些老字号就陆续改名了,到现在已经一家都不在了。虽然对这些店铺的名字只能叫准、而不能写准,但老汉我还是想告诉读者,这里曾经有过这些老字号,而真的不希望让它们存在的痕迹随着我们同龄人的离去而彻底消失。

原来聚盛和的位置现在这样许多年了

当年离家最近的老字号就是我们帽儿胡同西口南侧的聚盛和。这是一家食品老店。与胡同里的小铺和东口的48店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副食、蔬菜等等,而专营糕点、糖果、水果等等。这是一间狭长的大屋子。靠里边卖制成品,靠外边卖水果。我们在胡同里和东口解决不了的需求,就常到聚盛和来解决。我小时候,在聚盛和买的最多的就是金糕条和糖葫芦。夏天时家里大人也常在这儿买西瓜,不过我当时是拎不动西瓜的。记得当时这里有位中年师傅,厚厚的眼镜片像瓶子底儿一样,一圈一圈的。他的嗓子有些沙哑,我至今还记得他的吆喝声,“哎,买梨呀”、“哎,大蜜桃”。如今,帽儿胡同西半段南边,已整体上成为玉河景观的一部分,聚盛和也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烟袋斜街口上的功和奎如今这样

与聚盛和相似的食品类老字号,还有一家叫功和奎,坐落在烟袋斜街东口南边,出我们胡同西口往北走过马路。这家的经营项目与聚盛和高度雷同。只是这家大屋子是方方正正的。记得聚盛和那位近视眼、哑嗓子的大叔,后来也在功和奎卖过水果,不知道是调到这里来了,还是这两家后来隔着马路也成了一家子?前些年,功和奎原址变身成一家餐馆,大号叫鼓楼情,我和老伴儿划完船,还在这里吃过饭。如今,这个位置有建筑,但没有开门,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烟袋斜街口上的宏吉如今这样

在烟袋斜街东口北边,与功和奎对着的位置,五六十年前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文具店。似乎最早叫宏吉,“文革”开始后改叫红旗,记不准什么时候就消失了。作为鼓楼前、也就是地安们外大街上唯一的一家文具店,该店有两间大屋子,从铅笔、钢笔到各种纸本,从铅笔刀、转笔刀到垫板、书包,可谓应有尽有。我们在南锣鼓巷的小文具店里、综合性商铺里买不到的东西,到这里就基本可以搞定了。记得当年这家文具店的台阶是比较高的,大约有四五层吧。

原来的大众就在火神庙的前面

在这条大街上著名的文物古迹火神真君庙前,当年有一家菜店,大号叫大众。没错,就是大庭广众的“大众”两个字。坐西朝东。进门靠左边是肉案,往里边走是卖蔬菜的柜台。因为出胡同口过马路就到,我们当年可没少在这儿买菜买肉。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同为京剧迷的老爸跟老妈讲,说是在大众演《挑滑车》。我心里还想,这大众菜店怎么还能演戏呢?也许到了晚上,就把柜台变成舞台了吧?直到又长大了一些,才知道这“大众”不是那“大众”。上演京剧《挑滑车》的“大众”,是位于前门那边的大众剧场。

原来鼓楼东的泰林这样许多年了

说到卖肉买肉,鼓楼前还有一家老字号肉铺叫泰林,也有老街坊写文章说是叫太邻。记得小时候老人们说这个肉铺时,往往还加上一个“家”字儿,称“泰林家”。与“大众”不同的是,泰林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肉铺,只卖肉不买蔬菜。这家店位于鼓楼前、从地安门外大街要往鼓楼东大街拐的那个拐角处,也就是今天姚记炒肝店的对面。这片区域后来全拆了,被圈起来已经很多年了,里面的房子到现在似乎还没完全盖好。

当年串儿屋子的位置如今这样

还有一家店铺虽然不能称老字号,但是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这就是曾经隶属于区副食公司的地安门副食商场,简称地副。这地副商场虽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大号,但我们院儿里的老街坊们给它起了个称呼,叫“串儿屋子”。此话怎讲?即一串儿屋子的意思。当年从地安门东北角、也就是当年的地安门小吃店(今天的护国寺小吃店)往北,就是地安门副食商场,由一间挨一间的屋子组成,大大小小至少有六七间。虽然叫副食商场,其实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商场。

当年,这一大串儿屋子从北往南排开,第一间卖的是冷饮。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间屋子。跟着大人走进来,常希望能给我买根冰棍,或是买盒冰激凌。因为以家为圆点,10分钟的路程内,只有这里有“双棒”冰棍,有时这双棒还是两种颜色,一黄一粉,实在是太诱人了。接下来的几间屋子,分别是卖文具和针头线脑的,卖食品烟酒的,卖副食品的,卖日杂的,以及东边还有一个大厅,卖蔬菜、水果和鸡鸭鱼肉。记得70年代我上初中时,到地副学了两个星期的商。我和张文明同学在副食组。有一次卸货,卸的是豆腐干之类的豆制品。车上的师傅说,“给地安门来点儿”。我们觉得好玩,也重复这句话。因为干这活儿挺好玩儿,我们兴趣盎然地把一屉屉的豆制品码的整整齐齐,以致师傅们夸奖,“像是干这个的”。

唯一60年不变的是新华书店 

小时候,去这书店最主要的就是买小人儿书。岳飞传全套15本,差不多买齐了。虽然这些书后来都不知哪儿去了,但每集的名字我还清楚地记得,《岳飞出世》、《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而三国全套60本,就买不过来也买不起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十七集《千里走单骑》,说的正是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

地安门百货商场如今这样

此外,这条街上还有书店、家具店、玻璃店和委托商店。书店旁有个小店卖的北京小吃榅桲儿,后来再也见不着了。而除了新华书店还在外,其他的店不仅鼓楼前没有了,就是整个四九城大概也都不好找了。

(载于2018年11月1日《中国电视报》曾在《皇城根胡同串子》推送。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0)

相关推荐

  • 【悦悦的小攻略】京味十足—胡同儿

    『好多人去北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胡同,胡同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脉络,交通往来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是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北京有七千余条胡同,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 ...

  • 后海漫步(下)

    就像火神庙一样,地安门大街上的店铺也是焕然一"旧",先前沿街的一些新建筑,全部被传统的老字号代替了,且统一装修成传统的样子,卤煮火烧店.爆肚店.烤肉店.东来顺.内联升.绸缎庄都回归 ...

  • 鼓楼前的几家老字号餐馆

    老汉我曾经居住了25年的"鼓楼前",曾经是老北京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虽然离开了整整35年,脑海中当年住在那里的许多记忆依然挥之不去,鼓楼前的几家老字号餐馆就是记忆中的一个部分. ...

  • 鼓楼前辛安里20号——家.房

    照片来自<北京旧城>翻拍   1955年的辛寺胡同口(辛安里),胡同口上端的小庙,胡同口北侧的那块人们经常坐在上面休息的大方石(上马石)依稀可见.梦中反复出现的胡同口就是这个样子. 196 ...

  • 车票_台湾暨南大学前校长李家同自述

    车票_台湾暨南大学前校长李家同自述

  • 50多家老字号北京路斗“潮”

    来源:广州日报2021-05-13 09:38 活动当晚的古风舞蹈表演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通讯员供图 汉服巡游.古风舞蹈表演.牙雕和打金技艺展示.点心现场制作.国潮舞蹈表演--北京路步行街变身非 ...

  • 汉上名人杨恭甫 百年前汉口第一家中西医院院长、首任江苏旅鄂同学会会长

    昨天,我们介绍了中山大道汉口慈善会尘封的往事,意犹未尽:今天接着聊与汉口慈善会密切相关的百年前汉上名人杨恭甫先生:百年前汉口就有了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在中国是第一家,当然,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杨恭甫, ...

  • 北京27家老字号馆子,您全吃过吗?(附最新地址)

    今儿个, 咱先来看段视频. 保准让您哈喇子直往 看完视频, 您是不是也开始流口水了?  又一顺的它似蜜, 萃华楼的酱爆桃仁鸡...... 那些咱们割舍不下的味道, 如今都在何处. 小编这就为您一网打尽 ...

  • 揭阳院前郑氏家庙 | 郑大进倡建之祖祠

    院前村,位于揭阳揭东玉窖镇,按行政建制讲,其属尖山村下辖自然村,而按地缘族缘讲,其则与相邻山尾(雅作山美).玉石.梅浦为同族之村,旧时曾合称为四郑乡,尤与山尾关系最为密切.按郑氏族谱资料载,明建文二年 ...

  • 清明前记陈家满嗲

    清明前记陈家满嗲 2021.03.05 (嗲嗲:在湖南地方方言中有爷爷的意思,用满嗲代替嗲嗲,只因不敢忘记亲邻对他的尊称) 己去世多年 一个精瘦  总是谈笑风声 四处游走的牛贩子 给我人生启蒙的 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