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照片,还原百年杭州的真实面目
杭州之名的由来,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如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而“余杭”二字最早源于大禹治水时期的“禹航”,后经百世传诵,渐渐成为今天的“余杭”二字。
今天的杭州地域在秦汉时期正式出现,据《史记》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此时,“钱唐”取代了“禹航”,成为杭州的代表。
至公元589年,隋朝废钱唐,置杭州,此时,“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提到杭州最先步入脑海的西湖则原是由一个海湾演化成泻湖,再由泻湖形成天然湖泊。
唐长庆二年(822)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在今西湖一带修筑湖堤,把西湖一分为二,进行疏浚工程,平日蓄水,旱日灌田。从此以后,西湖由一天然湖泊变为人工湖泊,即是今日西湖的雏形。
本期老照片将从老杭州的“衣、食、住、行、娱”说起,用一一张张黑白或泛黄的老照片串联起那段百年的记忆,就让我们跟着这些老照片,回首百年前的杭州,找寻记忆中的味蕾。
衣
在婚车没有流行的年代,结婚迎亲都要靠步行提着各式嫁妆和彩礼,改良版的中山装是婚礼的标配。
▽
彩印照片社门口,穿着西服的年轻人正在等着洗好的彩色胶卷。
▽
用美能达相机给穿着时尚的少女拍写真。
▽
1998年,太子湾举办的杭州市“西湖情”集体婚礼,那时候新娘穿的已经是西式婚纱了。
▽
2000年,丝绸城开街仪式上的时装秀,各色靓丽的女士套装,风度翩翩。
▽
食
七十年代的章家桥红叶食品商店
▽
七十年代市民们正在在龙翔桥菜市场争相抢购长梗白菜,那时蔬菜还要凭券供应。
▽
卖鱼桥,桥上是匆匆的行人和卖鱼的渔民,桥下是生活和闲适。
▽
1991年,吴山路上的烤禽店
▽
龙翔宫门口的糖葫芦
▽
百姓家门口的小型菜市,来买菜的都是街坊邻里。
▽
住
解放前的鼓楼,“反对日本军事同盟条约”的横幅让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
杭州市中东河大改造,老居民们站在桥上依依不舍,与老宅作最后的告别。
▽
一户拥有“四大件”的人家,在当时可是土豪了。
▽
拱宸桥下靠的渔民之家,船只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负责生活起居的房屋。
▽
1979年杭州庆春路边,年轻的人们聊着天,好不热闹。
▽
1979年,街坊邻居一起过春节,拉二胡的,唱曲儿的,好不热闹。
▽
俯视下的庆春路,整齐划一的屋顶,而今已是高楼大厦。
▽
宝石山上耸立的的保俶塔,而今已全部翻新。
▽
见证了杭州城风风雨雨的老雷峰塔,现已重建。
▽
八十年代的河坊街,昔日繁华可见一斑。
▽
馒头山社区的居民楼,现在已经改造得大不相同了。
▽
百井坊巷门口的小店,各式各样的小玩意,是不是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
那时杭州临街都是这样的二层木质房屋,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
1987年,通宵排队抢购电冰箱的人们。
▽
1991年,百货大楼商场的冷气吸引了大批市民在门口纳凉。
▽
1992年,在大塔儿巷排长队装家庭电话的人们。
▽
在各家没有卫生间的年代,洗澡都要到公共浴室解决。
▽
1996年,河坊街的开水房老虎灶,那时一壶开水还是按分计算的。
▽
1998年3月正在进行旧城改造的建国中路的民房,墙上还写着“拆”字。
▽
居民们拆迁搬家前在门口摆摊处理老旧物件。
▽
行
那时的路牌还是靠着树指路,一棵树干上挤满了路牌。
▽
京杭大运河上的船只,沿着水路不知要把货物送到哪里去。
▽
1975年的“挤”公交,真的是要靠“挤”和“加塞”才能进去的。
▽
1975年,雨天的环城西路,下了班的人们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往家赶。
▽
1980年 骑着三轮车的环卫工人,手里还摇着铃铛提醒人们收垃圾。
▽
当时靠长板车运送陶罐的车夫,如今板车已很难见到了。
▽
杭州站(老城站火车站),如今早已改头换面。
▽
80年代的老城站前广场,停着送客的各式汽车。
▽
武林门长途汽车站的停车场,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行李踏上归乡或外出的旅途。
▽
武林门长途汽车站的售票处,售票员高高地坐在椅子上,购买车票的人摩肩擦踵。
▽
手绘的交通安全警示海报。
▽
老杭州城里那时的公共交通还是这种电车
▽
1988年,一批香港的二手双层巴士来到杭州,还引起了一阵潮流。
▽
1989年,延安路上,那时还没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区分,主干道上各种各样的车都一拥而上,交通也很混乱。
▽
九十年代正在修建中的中北桥路段,骑着自行车的人们成为一道风景。
▽
西湖白堤上的扫地车,让环卫工人的工作轻松了一些。
▽
1995年,从清泰立交桥远眺城站方向的杭州。
▽
乔司到南星桥的绿皮火车内部,仿佛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
▽
娱
1978年改革开放,那时还有街头书信摊,帮人们代写书信,寄出一封封家思。
▽
杭州街头的摸奖摊儿,今天彩票站的雏形。
▽
八十年代岳王路花鸟市场的金鱼摊还是用搪瓷盆装的呢。
▽
童年记忆里的小人书摊,挤满了看书的孩子。
▽
钱塘江浴场,游泳、划船、戏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海边。
▽
八十年代西湖边翩翩起舞的人们,有今天广场舞的神韵了。
▽
少年宫门口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
1982年4月10日,当时国内最大的游乐设施——登月火箭在少年宫落成,孩子和家长们玩得都很开心。
▽
街头的套砖游戏,那时候的孩子们也能玩得这么开心,乐在其中。
▽
1987年,卖报纸也要排队,那时真是纸媒的黄金年代啊。
▽
1988年的武林广场前还有打太极的大爷(后面是建设中的杭州大厦)。
▽
1991年,武林门广场跳迪斯科的人群,就是现在广场舞的前身吧。
▽
1993年,柳浪闻莺钱王祠浙江证券交易所门口,人们挤在露天屏幕前看大盘,真是里三层外三层。
▽
胜利剧院门口的繁华。
▽
西湖电影院对面的宣传栏是当时时髦青年聚会的热闹场所。
▽
解百天桥下的义诊,直接支一张推拿床就可以。
▽
1995年城隍山上的茶馆,喝茶、下棋的人比比皆是。
▽
钱塘江上进行龙舟比赛庆祝端午的人们。
▽
1997年7月1日零点在浙大大礼堂庆祝香港回归的学生们。
▽
……
目光随着这些老照片走过
仿佛也走过了这百年的变迁
听了这百年的故事
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成长也近在眼前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城市里
你是否也会开始怀念那时候湛蓝的天空
又或者是当时亲密无间的街坊邻里呢?
撰稿 | 杨 莹
校对 | 朱瑞丽
审核 | 孙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