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香饸饹面
小镇秦观日渐繁华,有了象样的小区,有了KTV酒吧,甚至还有了物流和快递,门店儿越来越多,各样的餐饮也林林总总,越来越杂,米粉店、烧烤摊、牛肉面馆、以至承接各类宴席的酒店,直让许多老年人感慨连天,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惊叹说:“如今秦观街头的场百,是当年的原西县城甚至黄原市都无法赶比的了”。连我自己也记得,二十多年前的秦观,短短的街道上只有两家餐馆,也只卖馍馍炒菜和炒面片,连羊肉泡都没有。然时过境迁,秦观街上一年一年发展,物价也步步攀高,如今一碗炒面片都卖到了八元。
秦观街上一月九个集日,每逢农历三、六、九日,邻近乡村的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秦观街头来进行物资交易,一头牛、一只鸡,一篮子鸡蛋或一把草药,都可以在这里变现,家里需要的锅瓢盆罐日用物件也尽可以从秦观购买了带回,虽然街道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可摆摊的也一味儿有增无减,所以秦观镇的贸易市场里,除了布匹成衣,瓜果菜蔬,日用日杂,还有许多的饮食摊,卖油糕的,卖凉粉的,卖蒸鸡和干焖饭的,卖烤肠和板鸭的,传统的小食和时兴的美味,或许是因为摆摊的不用付店租,这年头连管理费也免了,相对经营成本较低,所以尤其是乡间的经济收入欠佳或是做卖买的小生意人,都尽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实惠的饱腹美食。
饸饹面在秦观是一大特色,无论是臊子汤热浇,抑或是小青菜干拌,都有着地地道道的秦观风味,秦观人常把饸饹面作为快餐待客,也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加餐,在秦观贸易市场的餐饮区,当然也有好多家饸饹面摊,都一如家庭常餐保持了秦观特色,汤必是苏籽油辣椒面干爛的臊子做媒,菜,必是鲜嫩的苜蓿芽、嫩菠菜焯过,因为满满的一碗也才卖五块钱,而且汤面和干拌是一个价,所以家用的肉燥子就变成了土豆腐、萝卜丁,但为了招待更高要求的食客,许多饸饹面摊都会在一个小锅里炖一些肉臊子,加两块钱就可以来一勺,因为实惠,因为可以吃香吃饱,饸饹面在秦观街头一直极受周边群众和摊贩们青睐,每每集日各摊前总是食客不断,也算是薄利多销的快餐经典。
这日又逢集日,秦观街头还下着蒙蒙细雨,或许因处于忙碌季节,这点小雨正好把农人们从地里赶了回来,大家也正好凑空购物,所以农贸市场的繁华依旧不减,彩钢棚下的食摊依然人气如织,我卖了月余积晒的百十斤金针菜,购了些日用也就到了中午,于是就找了家饸饹面摊坐了下来,这家饸饹面摊与别的蒸肉摊、凉皮摊挤在一起,通道口上挂了一条“鼎香饸饹面”的旧红绒招幡,两张条桌,几个短凳,一个汤锅,一个面台,一个调料柜,一些拌面授佐料罐,简简单单,老板专心的和面压面,老板娘张罗招待客人,送面收钱,汤锅沸腾,面香浓溢,吃的食客中也有熟人边吃边谈,嘻笑怒骂,笑声不断。
饸饹面摊的老板娘五十开外,脸膛黑里透红,典型的乡村妇女,老板娘热情的招呼,问我要汤面还是干面。同时回答旁边的熟人说玉米田里的草昨天才锄完,早上看天色要下雨才匆匆的收拾了工具来赶集。
我坐下的当儿,突然注意到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颤巍巍来到摊前,就佝偻着站立在我身旁,老板娘招呼老奶奶坐,老人却未不坐,似乎欲言有止,老板娘再问,老奶奶才嗫嚅地说:“给我来两块钱的面行么?”那声音也仅仅让离得最近的我和旁边最近的人才能听见,老板娘为听清楚弯腰凑到我坐的矮桌前,几乎与老人切近,老奶奶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却仍是那小声小气的语调,继续补充了一句说:“面多了我吃不完”。
老板娘很显然听清楚了,腰挺直了用手一指我旁边的位子,笑呵呵地说:“姨,坐,您要汤的还是拌(干拌)的”?
有印象这家面摊是一家老面摊了,老板和拌面粉的技巧不错,面条而柔软而富筋道,臊子汤配的也不错,老人在我的身旁颤巍巍坐了下来,老板娘同时向准备捞面的老板说,多煮一会,老人咬不动,说完还转过头给了老奶奶一个会心的微笑。
我吃的很香,边吃边看老板娘装面、调汤,把满满的一碗面端送到老人的面前,面长、汤浓,在辣椒油染红的厚厚一层豆腐萝卜丁上,竟然还加了些肉臊子,老人似乎很有些感触,抖抖缩缩从手帕里拿出那两元钱的时候接了过去,老板娘说:不急,你先吃。边说边仍接了老人的钱放到旁边的钱匣里,老奶奶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低下头去开始吃面,一口,一口,可以看出,同我一样吃的香甜。
结过帐离去的时候,我特意回转身再看了一眼老人,老奶奶的那碗面也快见了底,看着老奶奶苍桑的容颜,看着面摊前那面书有“鼎香饸饹面”的油污招幡,我一步步离开,抬头却突然发现,小雨已停了,太阳正从那边的云海里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