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我已经写下了遗书,你呢?

“即便死亡如骄阳,我们仍可以直视”

大概很多年前,我有过提早写遗书的想法,或许是中国传统观念中对死亡的避讳,亦或是想说的太多,反而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这个计划也就一直被搁浅。

直到有一天,一个要好的朋友不经意间和我提起了这个话题。

“因为那一段特殊时期,我时常在想自己的人生终局,我想趁我耳聪目明,趁我神智清醒,趁我现在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留一些文字给我的父母,我的朋友们。”

那晚,我们聊了很多,也聊了很久,讨论了死亡,也谈及了自己想写遗书的理由。
命运什么时候会给我们致命一击,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个会先来?
2020年启动至今,我们似乎总在经历着离别:全球被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有人被病毒侵蚀,永远沉睡,有人豁免得病却痛失至亲,家破人亡;火灾洪水夺走了无数年轻消防警察的生命;无数基层干部倒在了扶贫路上;36位院士永远的离开了他们为之奋斗终身的科研事业……
刚刚开启的2021似乎也并未带来何种幸运,电影里还播放着吴孟达的喜剧,耳机里还响赵英俊的声音,而他们,却永远离开了人间。
谁能预料明天呢?
看过一条扎心的广告:“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每天都有好多需要处理的事情,工作、学习、生活……只有到了晚上,才会感觉“我”是属于我自己的。于是报复性熬夜,似乎只有这样,才感觉自己的时间是充裕的。
看着自己并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看着外卖软件里长长的外卖订单,看着猝死、心梗渐渐成为年轻人的关联词,看着那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人,突然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在无形之中也会代入式的去想:我会不会哪天也突然离世?
在疫情肆虐的那段日子里,中华遗嘱库开通了“微信遗嘱”功能。在中华遗嘱库里有很多前来写遗嘱的人,他们不避讳的谈论着生死,认真地写下与世界告别前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份作业。
中华遗嘱库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0年度)》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订立遗嘱,提前做好财产规划。
在这近7万份“微信遗嘱”中,大多数是年轻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 20-30 岁之间,占比 38.7%;其次是 20 岁以下的人群,占比 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年轻人对待生死,似乎越来越通透了。
或许他们慢慢明白:不是每个人在离开的时候,都能好好道别。
韩国高分催泪神剧《你好,再见妈妈》讲述了女主复活48天后与她爱的人一一告别,最后不带遗憾的离开世界的故事。
一个即将生产的妈妈在准备最后一项工作的路途中遇到车祸,拼尽最后一口气生下女儿后离开人世,随后变成鬼魂停留在了家人和孩子身边。这一留就是五年。
她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她的死亡如天上垂云,照下了大片的阴影,丈夫、好友、家人都承受着失去她的痛苦,每日以泪洗面,终日浑浑噩噩,直到她死而复生。
所有人都沉湎于对车宥利的思念之中,母亲全恩淑更是风雨无阻地去佛寺跪拜,祈求能再见女儿一面,哪怕只有一面。
母亲的日夜祷告穿越了生死的界限,感动了无情的秩序,上天让女主回来好好跟家人说再见,用49天将之前的匆忙道别一一了结,打开所有人的心结,让每个人得以微笑面对生活。
在影片的结尾,女主在欢乐的氛围中与朋友亲人别离,虽还是有着许多的不舍,但至少不留遗憾,即使花瓣凋落,花也不会凋谢。
剧本源于生活,影片中突如其来的离别在现实中正在不断上演。
有的儿女在后悔,离家之前没有跟父母说一句我爱你;有的父母搬离了原来温馨的家,无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有的妻子在自责,为什么丈夫出门前没有阻止,天人永隔;有的姐姐在自责,从来没有好好抱过弟弟,没想到再见时竟是永别。
“如果当时…… ,就好了”听了太多这样的话,无奈生活不是电视剧,可惜没有如果。
难以得知,在这些意外来临之前,逝者是否对自己的身后事有所安排,他们的家人又是否已经做好了接受意外的准备。
面对死亡最好的办法,是向死而生。于是才会有那么多人提前准备一份遗书,留下那一段共同的、小小的记忆证明我们来过,爱过。
告诉爱的人:假如我们不幸离世,我们想要他在看到这封书信后能够了无牵挂的生活。
如果明天就要向世界告别,你会想要写下些什么证明你来过这个世界?
文章/頔笙
编辑/頔笙
图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