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论盛唐的善意恶搞——魏征之于唐太宗
论盛唐的善意恶搞——魏征之于唐太宗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我们的历史老师满脸都是敬爱,嘴里总是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声,好像唐太宗英明得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伟大得都不知道如何比喻了。那个靠磨嘴皮子给老大提意见而名垂青史的魏征,听到这样的啧啧声,肯定会很不屑地哼哼,认为我们的历史老师夸张得像是没长眼睛。
用魏征的话说:要不是我天天给大唐天子李世民敲警钟,逮住机会就给他上思想政治课,大讲特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道理,他聪明绝顶的脑袋早就变成榆木脑袋了,“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风景就会像屁一样被他放掉,根本就不可能在历史上闹得风生水起。言下之意很明显,没有他魏征那张嘴巴发挥积极作用,李世民早就昏头了,压根就伟大不起来。
或许可能魏征从来没有如此自以为是,完全是我这样的俗人长了一颗小人之心,度他的君子之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魏征总是拿着放大镜凑到唐太宗跟前,不是挑刺就是找虱子,搞得唐太宗浑身不自在。他每天都像吃了豹子胆,什么话都敢说,看到唐太宗言行举止哪点不合规范,他马上就跳将出来,把自己当成无事不晓、无事不敢管的班主任,毫不留情地就给人家狠狠上一课。
有时唐太宗被他的谆谆教导搞得直冒鬼火,恨不得从皇帝椅子上冲下来踹他几脚,或者堵上他的嘴巴,他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昂首挺胸跟唐太宗大眼瞪小眼,像是在表明一种态度,更像是在示威:你唐太宗有种就把我杀了,不杀我就要坚持说真话,真话再难听你也得听。我就这天性,你爱咋咋地!这样几个回合下来,我们的领袖居然没有了脾气,看到魏征就想逃之夭夭躲起来。
有段时间,唐太宗看到国家形势一片大好,心头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骄傲,尾巴很不小心就翘了起来。因为狩猎是种时尚,当时人们喜欢豢养鹞鹰当宠物,本就酷爱打猎的唐太宗,在下级的多次规劝下,已经很收敛。现在形势大好,也想放松心情玩一把时尚,把鹞鹰当成自己的亲儿子豢养、栽培。照说老大日理万机,为国为民把心都操碎了,偶尔对鹞鹰吹儿声日哨,说两句悄悄话,调节一下情绪,舒缓一下神经,实在没什么不好。事实上,唐太宗应该算是比较自律的人,无论是工作作风还是生活作风,都是说得过去的,每年的述职报告上虽然很谦虚地弄出几条需要改进的小问题,但更多的是丰功伟绩,是他为老百姓所做出的贡献。这样的老板完全值得全国老百姓爱戴。
可是,魏征偏偏不让我们的老板松一口气,他坚持认为一个国家老板玩鹞鹰有失体统,想把老板紧死看牢。他还危言耸听认为这样玩下去,迟早会丧失斗志。他每次见到唐太宗,都要把这番话拿出来,往人家耳朵里灌,希望老板自觉改掉了荒唐可笑的时尚病,不要看到人家玩高尔夫,就跟着手痒,还他爹的很没有道理地跑到最前面挥舞球杆摆造型。遗憾的是唐太宗像是中了邪,他当面答应以后再不玩鹞鹰,但背地里玩得不亦乐乎。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聪明的猎人,人家魏征闭上眼睛都能看穿他的小把戏。并随时准备将他的宠物置于死地。有一天,唐太宗可能心情不错,就把鹞鹰放在手臂上尽情逗弄,将世界彻底抛在脑后。但不经意间,他猛然发现魏征正从不远处向自己走来,吓得本能地哆嗦了一下,赶紧把蹲在手臂的鹞鹰藏进怀抱。魏征走到跟前的时候,脸色相当平静,眼神相当柔和,像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尤其重要的是,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毕恭毕敬。唐太宗悄悄松了一口气,还暗自窃喜,以为这次可以逃脱被人家上课的危险了。
但唐太宗高兴得实在太早,魏征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开口汇报工作就没完没了,好像肚子里装着长江黄河,不把一肚子苦水吐出来他就会被胀死。结果,魏征痛痛快快地过足了嘴巴瘾,发表了有生以来最长的一篇演说离开后,老板却悲痛地发现,怀里的鹞鹰就命赴黄泉了。唐太宗在心里把魏征骂了个狗血喷头,明明知道魏征故意恶搞才让他的宠物丢了性命,但他拿这家伙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人家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他还口口声声宣称是为了他们李家的江山社稷着想。
唐太宗只能自认倒霉,从此再也不敢养宠物了。要不,养上一只老虎?算了,多半也会死在魏征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巴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