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企业家队伍培养的建议
2017年,万洋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77亿元,连续七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从30万元起家的小乡镇企业,到今天稳居百亿元俱乐部企业,万洋的成长,关键是因为有一支抓住了改革开放机遇、经历了市场经济摔打、保持着与时俱进思想的企业家管理队伍。未来万洋“全国工业企业500强”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的新一代企业家和以他们为核心的团队。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队伍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济源历来有重视工业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良好传统,但着眼长远,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一支总量大幅增加、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显著提高、作用充分发挥的,拥有创新精神和开阔视野、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技能的现代企业家队伍,仍然是一项势在必行、特别紧迫的战略任务。
为此,我建议:
一、实施人才提升工程,构建“商界精英、创业能人、明日之星”三级企业家队伍体系
目前济源200多家规上企业中,豫光、济钢、金利、万洋等行业龙头企业的领军人,是不折不扣的商界精英。市委、市政府这些年不遗余力地培养高成长性企业,万道捷建等一批企业快速壮大,这批创业能人正逐步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近几年企业家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一批年轻的“企二代”学成上岗,开始接手企业事务,他们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是我们的“明日之星”、后备梯队。企业家队伍在不断壮大,但跟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相比,还远不协调。熟悉济源的人都在感慨:济源的企业家队伍急需壮大、老中青结构急需补充优化。以万洋、金利为例,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包括职业经理人在内的人才匮乏,正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壮大的最大瓶颈。
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企业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的培训。在现有“济商讲堂”的基础上,分类制定“商界精英”、“明日之星”、“创业能人”等专项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培训服务。依托省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重点,突出抓好诚信经营、战略思维、资本运作、风险决策、国际视野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训,帮助企业家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举办论坛、讲座、沙龙等途径,促进企业家交流、合作、提高。
二、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探索“引得来、留得住、用得成”新途径
企业发展关键靠人才。近年来万洋引进各类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350余人,这些人让企业技术力量实现了快速换血。2012年万洋“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2013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的核心人员都是这些年引进的专业人才。应该说企业现在都很重视人才引进,市委、市政府也经常组织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举行专场招聘,出台了不少引进人才的具体措施。但“留不住、用不成”的现象也很普遍,我们这些中小城市的企业正在成为大城市的人才培训和输出的基地。因此,引进、留住、用好人才,还需要市委、市政府和企业一起,在发展空间、薪资待遇、居住生活、成长环境等方面共同努力。
用人之道重在能“为我所用”。万洋绿色能源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绿色能源成立于2011年,2017年实现产值20.5亿,创利税2.25亿。绿色能源的快速壮大,得益于两个关键:一是与天能集团的合作,特别是研发力量共享,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链条式发展。二是引进了专业的职业经理团队。像这样以职业经理团队为核心的合作模式,在大城市非常普遍,但在济源还不多。建议市委、市政府引导各企业解放思想、拓宽眼界、着眼长远,广开合作之门、集聚优秀之才,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三、建立企业家成长通道,构建有舞台、有地位的干事创业大氛围
培养既有格局眼界,又有能力经验,兼具资历人脉等综合优势的优秀企业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当下这个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希望市委、市政府为有梦想、有干劲的中小企业家提供成长通道,不断增动力、强信心,最终实现“春色满园”。一是建议强化对企业家的指导、帮助和服务。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既要让企业遇到融资、审批、企民关系等困难时,能够得到最快反映、及时解决,更要让企业家经常听到来自党和政府的信仰教育、政策解读、民生决策的声音,培养企业家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建议建立政企交流制度。在企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发改、环保、税务等部门,建立政企人员互派制度,增进双方换位了解。三是建议多给企业家参政议政的机会。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充分征求企业意见,在人大、政协、工商联等多给企业家提供参政议政、协商监督的职位,特别是对有贡献的企业家,要给舞台、给地位、给待遇,鼓励他们为建设又富又美新济源贡献更多力量!
发言人:李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