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无敌,谈谈古代人的做人智慧
做人与处事是每个人一生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前提,纵观古今,能保全自己、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人生之道应该就是用低调和坚韧演绎精彩人生。
《菜根谭》上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它告诫我们,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低谷,遭遇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但却誓不言败,经过一番韬光养晦之后又东山再起,比如我们熟悉的苏秦,为了丰富自己学识,不惜头悬梁锥刺股;还有越王勾践,身为吴国的人质,最后也因为他能卧薪尝胆,才奋发图强,一举获得成功。 还有一些人成功时不居功自傲,比如我们熟悉的将相和的故事。
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经常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宽小过,总大纲。”所以他能使汉朝扬威异域直达中亚细亚,七十多岁时朝廷才允许他退休,可见英雄也要学会得当的做人处事。
东周时郑武公娶了姜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为寤生,是姜氏梦中生下,所以她很不喜欢。次子为段,深受她的喜爱,姜氏还多次要求改立段为世子,郑武公却一直没同意,只是把共地赐予段。 武公死后,长子即位成为郑庄公,姜氏便要求把京城荥阳分给段,同时要段准备造反。段到了京城后以打猎为名义,天天训练士兵,又发兵攻占了两座小城。有人报告给郑庄公,他只是笑笑,有人谏言说,若不除掉段,后果不堪设想,郑庄公还是只装作若无其事。直到段把事情闹得很大,被人指责为背义忘恩,庄公才假装要离开京城,却派大将设下伏兵,一举攻下段的城池,段也自杀身亡。本来郑庄公发誓不见他的母亲,后来听了大臣的开导伤心痛哭,郑庄公又饶恕了自己的母亲,才有掘地到黄泉,母子二人天下相会的故事。 郑庄公遇事能忍,还有高明的政治智慧,不是一味的退让,而是等待时机,同时他又善后能稳,干事有张有驰,沉着冷静,所以他在春秋初期率先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蠡是春秋时越国的大臣,精通兵法,足智多谋,勾践入吴作人质时,范蠡也跟着他遭罪。后来他与文种共同策划、组织了灭吴的大计,同时又亲自跋山涉水找到西施,进献给吴王,然后里应外合兴越灭吴。 灭吴之后,范蠡被尊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深知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享乐,于是当举国欢庆时,他携妻带子离开吴国到了齐国,改姓换名带领儿子与门徒垦荒劳作,几年之后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之后范蠡又被齐王赏识,请他做相国。他再次出山又把齐国整治的繁荣昌盛,然后他再次激流勇退,举家迁徙到陶,开始经商,没过几年,又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成为儒商的鼻祖。而与他同时辅助勾践的文种却被勾践杀害,可见,有大作为的人不与人争名夺利,但是却厚积薄发,修于内而成于外。
古人云: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善于隐忍者,谈话做事时以诚待人,分析问题时切中要害,解决问题时能恰到好处。他们遇险能沉稳冷静,遭人恶意中伤能有理有节。若大家都待人宽厚,克己从严,生活能够趣味盎然,必然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