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汤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痛风是一种家族性尿酸代谢失调疾病。以血清尿酸增高,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痛风石逐渐形成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在30~60岁之间,大多有家族史,以中年以上男性为主,女性很少患此病。
[发病原因]
痛风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
1.尿酸代谢失调。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高于正常水平,正常人全身尿酸总量约1克,而痛风病人全身尿酸总量可达30克之多。
2.遗传因素。痛风有很明显的家族史,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追踪数代人发生本病的情况。痛风病人的近亲属绝大多数血清尿酸水平偏高。
3.其它因素,本病还好发于贪吃肥胖之人,经常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心脏病、糖尿病等伴发。此外,暴食、酗酒、创伤、手术以及服用某些药物,也常为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过食膏梁厚味,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湿热风邪留滞于肢体、经络,使气血郁滞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发作期:常于夜间突然发病,关节剧烈疼痛,关节皮肤局部红肿灼痛,肤色暗红、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以大拇趾蹠趾关节为特别好发部位,其它如手脚小关节、踝、膝关节次之,肩及髋关节甚少波及。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畏寒,倦怠无力,头痛,食欲不振,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症状一般持续几天至几星期,然后逐渐消退。
间歇期:症状消失后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皮发痒。一般第一次急性发作静息后,无症状期可能很长,若干月或好几年后,才又出现第二次发作。也可以在第一次急性发作之后不久就复发。
慢性期:关节疼痛反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而成为慢性痛风。表现为病变关节逐渐破坏变形,失去运动功能。痛风石(为尿酸盐结晶沉着物,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绿豆)逐渐形成。痛风石的好发部位为耳壳上耳轮或对耳轮部、手脚小关节周围、肘后或髌前。小痛风石一般无症状,大痛风石周围有炎性反应,也可能破溃,经久不愈。此外,晚期痛风病人往往同时存在一系列合并症,如肥胖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多数病人是死于冠心病、脑溢血、动脉硬化性肾硬化、恶性肿瘤、急性感染等合并症。
李耀谦,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擅长内科、儿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主张融伤寒、温病学于一炉,力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相互贯通融会,相辅相成,以决病之所在而治之。治法上主张治急性传染病,以祛邪为主,时时顾护阴液,以扶阳为第一要义;治慢性病,注重调理脾胃,滋补肝肾,善于把药调和食疗有机结合。
药物组成:忍冬藤30克,薏苡仁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海藻15克,山慈菇15克(先煎),炒黄柏5克,苍白术各10克,知母10克,白芥子10克,豨莶草10克,干地龙10克,木防己10克。
功能: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方解:黄柏、知母清湿热;忍冬藤、木防己、干地龙活血通络;生石膏助黄柏、知母清热;苍白术助黄柏燥湿;薏苡仁、豨莶草、干地龙清热化湿,解痉止痛;白芥子、海藻化痰散结;山慈菇逐瘀化痰,散结解毒。诸药协同,达到清热、消肿止痛的目的。
加减运用:局部焮热痛剧,加飞滑石10克(布包),寒水石30克(先煎);红肿退而痛不除者,去石膏、海藻,加片姜黄10克,蜈蚣两条;肾功能不全者,去木防己。
附1: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附2:答周XX为母问痛风证治法
盐山·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详观病案,曾患两膝肿痛,愈而复发,膝踝趾骨皆焮热肿痛,连臀部亦肿,又兼目痛。此诚因心肝皆有郁热,而关节经络之间又有风湿热想并,阻塞血脉之流通,故作肿疼也。后见有胡XX、张XX皆有答复,所论病因及治法又皆尽善尽美,似无庸再为拟议。然愚从前治此等证,亦纯用中药,后阅东人医报见治急性偻麻质斯(即热性历节风),喜用阿司匹林,载有历治诸案可考验,后乃屡试其药,更以中药驾奴之,尤效验异常。在奉曾治一幼童得此证,已危至极点,奄奄一息,数日未断,舁至院中亦治愈。由斯知西药之性近和平,试之果有效验,且洞悉其原质者,固不妨与中药并用也。爰拟方如下,以备采择:
阿司匹林一瓦半,生怀山药一两,鲜茅根去净皮切碎二两,将山药茅根煎汤三茶杯,一日之间分三次温服,每次送服阿司匹林半瓦。若服一次周身得汗后,二次阿司匹林可少用。至翌日三次皆宜少用。以一日间三次所服之阿司匹林有一次微似有汗即可,不可每次皆有汗也。如此服之,大约两旬即可愈矣。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7月17日第4716期。作者 / 汤红芳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