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文章精粹|经济增长目标与激进城镇化:来自卫星灯光数据的证据

作者:黄亮雄(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王贤彬(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淑琳(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1年第6期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按钮可下载全文

激进城镇化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其典型特征是,建成区面积扩张,而人口数量稀少,经济活动疲弱。当前学者已经注意到中国城市扩张中的激进城镇化现象,大多认为激进城镇化出现与地方政府行为关系密切相关,但对地方政府行为背后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实证文献则分别从财政激励、晋升激励等各种角度展开,并未找到一个较为统一的解释性实证策略和方式。

本文以政府目标管理的视角,探究激进城镇化形成的原因。本文匹配2001-2016年全国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与夜间灯光亮度数据,以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城镇灯光亮度的比值来捕捉激进城镇化程度,并建立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激进城镇化出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提高,加大了建成区面积的增速,使其快于城镇灯光亮度及市辖区人口的增速,从而出现激进城镇化。究其机制,经济增长目标提高引致鬼城效应,源于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出让,尤其是招拍挂方式的土地出让的扩大作用。本文还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提高导致激进城镇化既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规律,同时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在赤字率较大的城市,地方政府为了实现高经济增长目标,会出让更多的土地,并且争取获得更多的成交价款,从而使得激进城镇化出现的可能性和程度更高;此外,在晋升激励驱动的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下,更有晋升希望的处于任期早期的市委书记,更倾向于在短期内增加土地出让,扩大建成区面积,从而带来激进城镇化出现。

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较为严谨地衡量激进城镇化,目前的研究仍不足。本文基于激进城镇化的重要特点——新建城区的夜间灯光不足,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创造性地把城市夜间灯光区分为城镇灯光与非城镇灯光,进而采用建成区面积与城镇灯光DN总值的比值来捕捉激进城镇化的程度,拓展了有关激进城镇化,以及有关城市低效扩张度量的研究。第二,本文从经济增长目标的角度聚焦和切入,实证考察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中的城市扩张。这既丰富了经济学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也丰富了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政府目标治理研究。第三,本文把经济增长目标应用到城市发展模式分析,更好地解释了中国式城市扩张特征,是对经济增长目标研究文献的拓展。第四,本文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对实现城市有序合理扩张的政策性认识。

本文的政策启示主要有:第一,改革唯GDP的政绩考核机制,构建全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干部考核体系,使地方政府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民生等方面。第二,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体制,优化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体系。第三,强化科学规划,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城市扩张约束制度,制定系统性的城市规划与遵循城市规划程序的制度约束。第四,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城市空间扩张、产业优化、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