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写美食,要么写得细,要么写得巧。
细,就是一层层的感官变化和共鸣。
巧,就是换个视角。生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受。
比如,
网易云热评:一个人久了,煮个饺子看见两个黏一起的也要给它分开。
蔡澜先生说,要学会浅尝。吃不饱的菜,最妙。这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
还有,美食作家殳俏写冷面:作一碗夏天备受青睐的冷面,就要承担另外三个季节不食人间烟火的寂寞。
她又说起身边朋友的美食纪事:那老外刚来中国,看人家吃牛蛙十分惊异并善良的痛哭流涕,但在成都混了半年后,十分熟悉哪家牛蛙最正宗。
寥寥几笔,食物和人物都活色生香。
再来看骨灰级吃货汪曾祺先生,聊美食,谈人情与世故:
1.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常常。——《四方食事》
2. 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人间草木》
3.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端午的鸭蛋》
4. 很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五味》
5. 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人间草木》
6.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岁朝清供》
7.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人间草木》
8. 我所谓的"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好想尝尝。——《岁朝清供》
9.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老味道》
写作技巧是能练出来的,但最后比拼的是,每个人的阅历和思考。
也就是说,你吃过这么多美食,去过这么多城市,那些念念不忘的,凝固在舌根的余味,到底是什么?
换个视角,写下来。
这个时代,我们不缺吃喝,不缺食谱方子。
缺的是新视角,用陌生看熟悉,用热眼看冷物。
这一点点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就是你与芸芸众生的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