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五》汉瓦

器型解读: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

汉瓦的由来:它的发明与陶器的发明时间大致相同。半圆的瓦是西汉时出现了。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制造出

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

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

▲汉瓦

“秦砖汉瓦”的金碧辉煌虽早已淹没于历史烟云,但作为秦汉时期的鲜明文化符号,它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广袤深邃的华夏文明遗韵。

抑或就是凝聚在这秦砖汉瓦中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秦砖汉瓦”至今仍使人们被它所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感到惊讶和钦佩,于无声处听惊雷。

而汉瓦壶就是根据汉瓦的造型设计。

名家作品赏析

▲▲ 杨彭年汉瓦直筒

壶身镌楷书渴语:“放下屠刀否,心莲顷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

署名“金冬心意门”。又刻坐佛一尊,落款“两莑居士罗聘画”。

盖面刻行书“蕉雪子摹、己卯冬月作”凡九字。底钤阳文篆书“杨彭年造”方印。


▲《申锡制紫泥汉瓦壶》古拙之气

圆筒形壶身,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开孔呈海棠纹样。

泥质坚结,砂色青灰。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壶身两侧镌书画,正面金文“伯作宝既”,并行书署款“乙巳仲秋,录伯敦文,玉山”。

又刻梅花一株,画意疏淡有味,盖款楷书“申锡”,底钤阳文篆书“茶熟香温”方印。称为嘉道文人壶佳制。

清道光25年 申锡制紫泥汉瓦壶

▲ 清 安吉款 汉瓦壶       底款:石某摹古        把款:安吉

铭文:放下屠刀后心莲顷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 冬心金寿门

两峰居士罗聘画蕉雪子摹 己卯冬月作

清 安吉款 汉瓦壶

清中期 汉瓦壶

▲清晚期 紫泥汉瓦壶

此壶应属清水泥,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敦,皆饰沿线,短流势弯。

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

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

壶鋬内圆外方,盖平略弧,桥式钮,拈钮既可翕起全壶。全器思致渊雅,古趣昂然。

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乔重禧刻       瞻麓斋制织锦囊匣

此壶为龚心钊进士及第后,第二年得之,时光绪丁酉,年二十八岁。龚氏青年时期藏古取法业以尚文为宗,非文人制砂难入先生慧眼,陈曼生之后便不入其收藏范畴。龚氏器重此壶,因其为杨彭年、乔重禧璧和之作,壶底钤“吉壶”印,吉壶乃乔重禧别号,彭年壶钤吉壶印,略早于曼生壶印“阿曼陀室”。

久富盛名的曼生壶,是由陈曼生一流文人雅士与民间杰出工匠杨彭年等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文人壶式,而开文人壶风格之先河的是彭年与乔重禧,龚心钊珍藏此壶,别有会心,正在此处。

此壶为典型的文人风格紫砂茗壶,砂色偏黄泛紫,器表砂粒隐然若现,砂质略显松柔,稍晚些的曼生壶的砂质便逐渐坚致密栗起来,更便于铁笔之锲刻,此壶壶身造型简洁,高井栏式,取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之意,壶盖钤“宜园”章,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合谐,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把下部有“彭年”小章,壶身环刻文征明楷书诗文,凡一百一十八字,其曰:“祝京兆书法出自锺王,遒媚宕逸,翩翩有凤翥之态,近代书家罕见其俦,若此书洛神赋,力追锺法,波画森然,结构缜密,所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超出寻常之外矣。枝山曩时以小楷和陶饮酒二十首,赠余比岁,失之每以为恨,今观此书,不胜人琴之感!顾介臣雅称好事,藏之出示,属余为题。长洲文征明识。”此款识刻于把上。

此壶即为龚心钊旧藏,照例装潢考究,扎兰布盒,内衬软囊,古朴大方,插盖上贴有心钊藏记笺条,经验之谈,亦足珍贵,藏家尤当谨记,恭录如下:“乔重禧,字鹭洲,干嘉时上海人。博学嗜古,善鉴别,书法尤精。与陈曼生、瞿子冶友善。定制紫砂壶与其壶式仿佛。铁笔镂刻,惟书法为难。笔下不易得神,以沙性过柔也。沙壶刻法书文词,虽摹古人,原本亦不佳,此皆经验有得之言。此茗壶为明文征明识原矿砂之工,文氏铭心之作。钤彭年暨宜园小印,视曼生壶为胜。光绪丁酉予年廿八,得之春申,又四十四年,庚午辅志”,后之字漫漶缺佚不可识,似应为龚心钊名款。

龚心钊视此壶胜过曼生壶,可谓精鉴,乃因四美毕具于一壶:开文人风格壶艺之先、书法精、金石趣、壶艺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