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春 | 带着豆豆去旅游‖游公明红花山
带着豆豆去旅游
——游公明红花山
豆豆,是时候开始咱们的旅行了!不过,话得先说明白,咱们这是穷游,什么北京南海那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欧美韩日就更不用说了。穷游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身边的小景点开始,从身边免费的景点开始。但话又说回来,小的景点,也不一定没有大的收获。心情好,走到哪里,哪里都有美丽的风景。就算是站在咱们家阳台,对着马路,也足足够欣赏大半天了,那里上可以看风看云,下可以看人看车。风和云可看自然气象,人与车能观世间百态。
近游有近游的好处,远游也有远游的好处。近游可兼顾家庭,远游可开拓视野,这应该是一件各取其需的事情。不过,中国古时候有一位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见老夫子是不太赞成远游的。但这里的远游不仅仅是到远处游玩,也包括了出远门做事情。然而,时代不同了,现代人大多早早就离开了父母,远出或求学,或谋生,或经商,或游玩,或其他的,大大地开拓了自己的境界,回过头来却瞧不起没见过大世面的父母。果然,老夫子真的是有先见之明啊!
好啦!豆豆,今天咱们要去的地方,叫做红花山。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一,本来前天重阳节就该带你登山了。但是,那天的天气不怎么好,所以就拖到今天。不过不影响,只是顺带给你普及一下,重阳节为什么要登山?首先,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叫登高节和老人节。至于为什么要登山,这里面是有故事的,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外学道,某天他师父告诉他家有难,让他赶紧回家,并嘱咐他在重阳节当天带着家人上山避灾,还要饮菊花酒,头插茱萸。对,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果然,重阳节过后,那一大家子回到家,发现家里的牛羊猪狗都死了,连鸡鸭鹅也没有一个活口。从此,人们认为重阳节登高可以避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这事是真是假,其实谁也不知道,只是书上有记载罢了。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你信了,要是现在肯定人们笑你是傻子。当然,这事成了惯例,人们都只是跟着做,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古代的中国人,就是这么单纯!
好啦!咱们继续走吧!这红花山坐落在松白路的北端,山不高,大概也就海拔百余米。唐代有一位叫刘禹锡的诗人,写了一篇《陋室铭》,文章八十余字,每一句都是经典。其中有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所以,咱们也用不着在意山有多高。如果要问这红花山是不是有仙?我也不清楚,不过很多人写诗时都把当代人写成了神仙,所以,咱们今天不妨也自以为是地当一回神仙吧!走吧,小神仙!
可能你还会问,这座山为什么叫红花山?这个,我也不清楚。我也曾试图去寻找这个答案,结果反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惘然。后来,我觉得没必要因为一个名字,而去做太多的计较,计较太多反而是跟自己过不去。举一个例子吧,这座山的顶上有一座塔。对,就是台阶那头的那座塔,我就不知道它到底叫什么塔?有人说叫它“明和塔”,有人说叫它“和明塔”,理由都是因为当年有一位叫本焕的老和尚在上面题了一个匾。这个匾,从右往左读是“和明”,从左往右读就是“明和”,所以,就出现两个塔名的情况。很少人注意到,老和尚的落款是在左边。我试图在网上查询过这座塔的资料,叫“明和塔”的人多些,而且还在报上登过文章。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很多人也想到了,可能老和尚题的匾,不是一个塔名,就是两个字而已。有些人就不由得怪老和尚多事了,为什么不多写一个塔字呢?搞得大家都这么尴尬。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和塔”这个名字就被赖定了。那到底是世人错了,还是老和尚错了呢?豆豆,你说老和尚如果还在世的话,会不会被气晕了?我想不会,世人都认为他们对了,老和尚就不能错一回吗?打个比方,当整个世界的人都光着身子上街,老和尚还穿着衣服的话,那就是食古不化,甚至是与世人为敌了。老和尚是有大智慧的,他又何必那么不知趣。你说是不是?
好啦!豆豆,咱们今天的穷游,就到此为止吧!下次,咱们争取走远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