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彬县公刘墓随想
彬县公刘墓随想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成为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在经济的诱惑下,各县市区围绕名人纷纷展开争战,围绕先祖公刘,彬县建一个雕塑,长武建一个雕塑,好像旬邑也建了一个雕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论证不休,争辩不止,真是热闹。为了分辨清楚其中原委,我们还是仔细梳理一下关于公刘的历史记载。
360百科搜索显示第一条为诗人公刘,1927年3月7日-2003年1月7日,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上海夜歌(一)》、《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等。此公刘虽然也是名家大腕,但很明显此公刘非彼公刘,我今天要说的是周代先祖公刘。
仔细查找,发现了《大雅·公刘》。《大雅·公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公刘由北豳迁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以后开疆创业的历史进程,塑造了公刘这一古代英雄形象。其艺术特色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
再梳理,发现了关于公刘的更为详细记载,摘抄与此:公刘,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刘,“公”为尊称,是古代周部族的杰出首领,不窋之孙,鞠之子,生子庆节,周文王的祖先,由北豳(今甘肃省庆城县、宁县)迁豳(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
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帝喾之子。弃爱好耕作务农,观察土地特点,适合谷物生长的就种上谷物,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此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舜帝时,将弃封在邰地(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称为“后稷”。
后稷之子继续担任主管农业之职,即公刘的祖父不窋(bù zhú)。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时期,夏朝太康废弃农官,不注意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农官之职,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
不窋死后,他的儿子、公刘的父亲鞠即位。鞠死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性能,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应用。于是,外出的人有资财,定居的人有积蓄,民众仰仗他过上好日子。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就是在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创作歌诗乐章称颂他的德行。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
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公刘迁囱”,大大地开拓了周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市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径川、灵台等16个县城。公刘造福后代,惠及子孙,后人修邑建庙,尊为神圣。 每年古三月十八,庆阳人及长武、彬县四方百姓赴公刘庙拜谒祭奠,缅怀这位华夏农耕文化的开拓者。
下来我们看看这些县市围绕公刘做了哪些功课,交了哪些作业,优秀的有几个,不及格的有多少。
旬邑公刘像:2011年8月15日,公刘雕塑像揭幕仪式在旬邑县县城西入口小塔转盘隆重举行。公刘雕塑像位于县城西入口小塔村转盘,总投资688万元,总高度21.1米,基座高2.3米,长宽各12米。通体由大型花岗岩雕刻而成。其中,总高度21.1米中的“21”意为面向21世纪,寓意旬邑未来的发展;“11”意为旬邑的“过去和现在”,寓意旬邑的历史变迁;“211”与国道“211”相吻合,预示着旬邑是一个开放的城市,面向未来的城市。
长武公刘塑像:2015年07月21日由县文体旅游局、招商局、彭公镇主办的公刘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推介会在我县公刘湖畔举行。马坊村是该镇的第一大村,农业始祖公刘的妻子张氏娘娘出生这里,公刘农耕文化在马坊村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彭公镇充分发挥公刘文化资源优势,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公刘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开辟了彭公镇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
彬县公刘塑像:2010年11月2日上午11时许,彬县县委县政府在位于福银高速公路彬县引线入口处的彬县泾河新区东段鸣玉池村,隆重举行了公刘雕像揭幕仪式,各界干部群众2000余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石质雕像高达28米,雕像的主人公是开辟豳国农耕文明的始祖——公刘。
在彬县还有一处历史古迹就是彬县公刘墓,当地人称之为土陵,有一所小学就叫做土陵小学。在公刘墓地,当地政府建造了高达的阙楼、气势恢弘的公刘殿,当然还保存了几块古代遗存的石碑。
公刘是豳地的开拓者,所以公刘被彬县人称作“人祖爷”,他的墓也被称作“人祖坟”。古时人们把祖居的地方称作“土”,所以周人将其先祖公刘的墓葬称作“土陵”。这座墓葬埋葬着公刘之后至古公亶父300年间的周代先祖。这个墓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500米,北高61米。南边呈斜坡状渐入泾河滩。总面积约500亩。公刘墓周围四面皆山,公刘墓就像一条盆中游鱼,所以啊,人们按照阴阳风水的观点,把公刘墓的穴位称之为“金盆养鱼穴”。
陵前的公刘祠内现留存明清石碑六通。公刘祠前的门额上,还有民国三十四年(1945)孟冬之月国民党彬县县长韦德懋题写的一通“公刘祠”石碑。清以前,历代政府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生产,一般每年都来这里春祭秋祀,仪式颇为隆重。1982年6月15日,县政府54号文件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分别树碑保护。
不过根据我实地查看的结果,彬县公刘墓的保护确实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整个园区空无一人,且大多数建筑只有空壳,没有任何的配套设施,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令人扼腕喟叹,心痛不已。
不仅陕西境内有诸多的公刘纪念性建筑,远上甘肃西峰也有公刘庙,不过这个来头更大,且已被中国民俗学会确定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西峰公刘庙:2002年6月,经专家现场踏勘考察,中国民俗学会将位于西峰温泉乡刘家店的公刘庙正式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至此,有关周祖发祥地的争论(有关周祖发祥地的争论,现有“山西说”,“洛河说”,“庆阳说”等)终告沉寂,西峰公刘庙更加为国人瞩目。
公刘庙所在地为传说的公刘“躬耕稼穑(jiàsè)”之地,清乾隆年间编制行政区划,此地里名“周都里”。《庆阳县志》载:“公刘庙,俗称老公殿,在县城西南80里高家崤,清乾隆年间重修”。清代早期公刘庙碑文记载“忆自庆节迁豳(bīn),土人思其德,立庙以祀”;庆节为公刘的儿子,照此推断,西峰人立庙祭祀公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信史记载,至少在宋代,公刘庙的规模已相当宏壮,香火更加旺盛。后继各代,则有增无减。旧传公刘庙塑象为公刘肉身,福佑百姓灵验,特别是艰于子嗣者趋之若鹜。其实为好事者欲神其说,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先民们对造福于民的贤达的无限崇敬之情和经久不衰的追思。
请神容易送神难,先祖公刘的祭祀,先祖公刘的精神不能只是闲时准备忙时用,而要时时上心,刻刻念想,否则急用时也会不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