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
西狭颂全拓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今甘肃成县西的鱼窍峡中。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西狭颂”这一名称源自宋代曾巩。他在《南丰集》中称此刻石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这是“西狭颂”之名首次见诸文献。于是后人就也都这么叫了起来。从摩崖刻石的实际情形来看,篆额是“惠安西表”四字,所以又名《惠安西表》。
惠安西表
《西狭颂》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六月十三日。自李翕开通西狭道之后,历年修葺,交通不断。魏晋时氐族杨氏建立的仇池政权盘据于此,与中原王朝周旋,战火不断,西狭道荒废。唐时开通天井山、米仓山道,西狭道更不为官府所用,栈道坍塌损毁,《西狭颂》遂悬于半空,几无人知。直到宋神宗开熙河路、宋高宗抗金兵于今陇南时,西狭栈道才作为间道重新启用,畅通一时。而其时金石学方兴,好事者大肆搜求,遂有人拓下《西狭颂》出售,《西狭颂》才得以重新面世。自宋至民国,西狭道时通时阻。民国孔繁锦任陇南镇守使时,修通天井山大车道,西狭道又废,西狭石刻被掩埋于枯木荆莽中,与世隔绝。直至六十年代被一樵夫发现,才公之于世。
《西狭颂》摩崖宽五米,高三米多,总计镌刻611字,共有正文、题名和五瑞图三个部分。四周还有二十二则宋、明、清、民国和当代一些名人的题刻。正文共385字,主要记述了东汉武郡太守李翕的生平、政绩,和率众修治西狭道路的经过和他实行仁政、屡致祥瑞、施惠西峡、造福百姓的事迹。题名部分位于正文之后右侧,内容记录参与此次修整西狭栈道的武都郡、下辨道吏员12人的姓字、官职、籍贯等。
全文:恵安西表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悅《禮》,膺祿美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艹/剖]符守,致黃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動順經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朝中惟靜,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強不暴寡,知不詐愚。屬縣趨教,無對會之事。儌外來庭,面縛二千餘人。年穀屢登,倉庾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錢。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谿,阨笮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隧之害,過者創楚,惴惴其慄。君踐其險,若涉淵水。嘆曰,詩所謂:如集于木,如臨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則為設備,今不圖之,為患無已。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常繇道徒,鐉燒破析,刻陷崔嵬,減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土石。堅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无雍,行人歡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風。乃刊斯石,曰:赫赫明后,柔嘉惟則。克長克君,牧守三國。三國清平,詠歌懿德。瑞降豊稔,民以貨稙。威恩竝隆,遠人賓服。鐉山浚瀆,路以安直。繼禹之迹,亦世賴福。建寧四年六月十三日壬寅造,時府。
丞右扶風陳倉呂國字文寶。門下掾下辨李雯字子行。故從事議曹掾下辨李旻字仲齊。故從事主簿下辨李遂字子華。故從事主簿上祿石祥字元祺。五官掾上祿張亢字惠叔。故從事功曹下辨姜納字元嗣。故從事尉曹史武都王尼字孔光。衡官有秩下辨李瑾字瑋甫。從史位下辨仇靖字漢德,書文。下辨道長廣漢汁邡任詩字幼起。下辨丞安定朝那皇甫彥字子才。
题名:
“五瑞图”又称“李翕五瑞碑”,位于正文右侧,它应是与“西狭颂”同时刻成的题图。然而往日金右学家多将此图单独列为一碑予以介绍。另外还有些评家或认为它刻于“西狭颂”之前,或认为它刻于“西狭颂”之碑阴。图共六幅,上部左侧是“黄龙图”,右侧是“白鹿图”,下右为“木连图”,中为“嘉禾图”,右侧为“甘露降”和“承露人图”。其间还各有寓意风调雨顺,清吉平安的榜题,图画线条流动不失稳健,形象朴实不失生动。
五瑞图
《西狭颂》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郙阁颂》合称“汉三颂”。《石门颂》原在陕西省褒城县北褒谷石门,七十年代年因修治褒河而被凿迁,其碑文部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损。陕西略阳的《郙阁颂》则亦因最初选址不佳而屡迁其址,后又迭遭破坏,文字残损则更为严重,其碑文较为清晰者未存其半。
唯《西狭颂》保存完整,字迹清晰,不失一字。因“西狭颂”刻于丰泉峡北侧石灰岩体的悬崖上,雕刻于凹陷的山体崖面中,上有凸起的山石遮挡,故而少有光照和雨水冲刷,整方刻石在将近二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几未受到风蚀破坏。由于石质坚硬,所处环境良好,加上少有人为破坏,时至今日仍然壁立于原摩崖上。像这样历经两千多年而碑面不见一处裂纹,不仅是汉代碑刻,就是在晚近时期的摩崖中也极为罕见。
鱼窍峡景区
《西狭颂》石刻正文整体章法规整,结构方正古朴,端庄稳重,笔触遒劲,刀法有力。用笔线条朴茂丰腴,深厚凝重。笔划逆入平出,绵长劲挺。起笔收笔以方笔为主兼以圆笔辅之,其线条两头粗壮,中段较为平缓又不失厚重感。
自宋以后历代磨客多有很高评价,尤为可贵的是其通篇文字完好无损,清晰可辨,因而被推为汉碑之上乘。清代杨守敬在《评碑记》中曾称这方碑刻“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康有为曾论汉隶曰:“余谓隶中有篆、楷、行宜林。”可以说是自得其妙,篆、楷、行等书体韵意均或藏或现其中,梁启朝赞誉此碑为“雄迈而静穆,汉隶则也”。日本学者牛丸好一称其为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