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有房玄龄,明朝有张居正,为何清朝只有“皇帝英明”?

翻开中国古代治国史,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汉唐治国靠君臣,明朝治国靠内阁,清朝治国却靠皇帝!当然,这是读历史之后的一个大致印象,并不精确,所以无需深究!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其实,鲜为人知的是,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了不少秘密,最大的一个是朝廷之上的权力分布问题!

汉唐之际的治国,往往是君臣共同努力,最典型的比如刘邦萧何、李世民房玄龄等,君臣经常能坐而论道。那么,为什么皇帝没办法独掌乾坤?

原因很简单,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就是君臣各掌握一部分权力,尤其宰相之职,在朝堂上的权力非常大,皇帝如果得不到宰相的支持,有时发出的命令相当于“非法”。

换言之,宰相(或其他顶级官职)有一定对抗皇权的资本,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当然,和皇权势力相比,大臣相对弱了很多,但从汉唐总体来看,基本能做到君臣共同治国。

宋朝是一个分水岭,当时丞相权力大幅度下降。到了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开始了“皇帝一人治国”,这也是为何教科书上说“明清是封建专制的顶峰”原因。

然而,这一结论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朱允炆设立了内阁,朱棣给予完善,最终形成了“内阁制”。借助内阁,朱棣可以掌控朝政,实现“皇帝一人治国”,但中后期却几乎靠内阁。

总而言之,明朝多数时间里,治国基本靠内阁,当时内阁权力非常大。最典型的是万历年间,28年不上朝,明朝却依然能够很好运行,靠的就是内阁制。

到了清朝,彻底变成了“皇帝一人治国”,总之是皇权至上、大臣无权!整个明朝,你能看到李东阳、张居正这些“掌控朝廷的贤臣”,但清朝时,你听过哪一个“掌控朝廷的贤臣”?

不夸张的说,无一例外的是皇帝最英明,近乎完美无瑕,仿佛天下最聪明的治国大脑,长在了清朝皇帝脖子上。别说康雍乾时期了,就是道光、咸丰等时期,也几乎是如此。

那么,为何清朝是“皇帝一人治国”呢?其实,不外呼皇帝私心,和因防汉而产生的焦虑感,不敢放权,汉人一旦掌权,何其危险?所以曾国藩也只能是地方大员,李鸿章也几乎如此。

因此,汉唐有萧何、陈平、周亚夫、房玄龄、张九龄等人,明朝有李东阳、杨廷和、张居正等人,但清朝却几乎只是皇帝英明,即便大家熟知的清朝张廷玉、刘墉刘罗锅(宰相刘罗锅电视剧纯属瞎编,清朝又没有宰相)、纪晓岚等人,你能说出他们究竟有何治国大功吗?或许有,但功劳是皇帝的,错误是大臣的!

值得一问的是,从汉朝到清朝,这一种“君臣权力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的落后,究竟该负有多少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