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易辨,古玉要怎么鉴定?

当今时代,玉已经走出钟鸣鼎食之宅,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玉、藏玉、用玉也变得越来越普及,很多地方都开有专业的、大型的玉器市场。

但由于大部分消费者欠缺玉知识,难以甄别玉的真伪,致使在玉器市场上购到赝品假货者不在少数。真可谓,黄金易得,美玉难求。

古人辨玉主要凭眼力、手感等经验。识玉、辨玉,应该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获得良玉。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说:“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德是玉质,符是玉色。玉德、玉色确是古人识玉、辨玉的主要依据。

石之美者为玉,这是中国早期辨玉标准的生动描述与形象概括。鉴玉首先必须记住10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一件玉器,首先要弄清楚它是哪种类型的玉石,如软玉、翡翠、玛瑙、绿松石、蛇纹石、水晶等,并探究它产自哪座名山大川。

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其造型和雕琢工艺的社会和时代因素,由于玉材、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玉器在各个时代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都不同,其主题、造型和艺术风格自然也不同。

鉴别古玉器的具体方法主要为“三看”。

一看颜色。玉的颜色是比较复杂多变的,首先要看玉的基本颜色。

玉的颜色多种多样,比如翡翠,最常见的有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灰色、蓝褐色、黑色等,其中绿色最为稀少,故最为珍贵,也是价值所在。绿色以鲜艳翠绿为最佳,以浓、阳、正、匀为上品。纯紫罗兰、靛翡红色价值也甚高,红、绿、白三彩(福、禄、寿)更为上品。而翡翠只是缅甸玉的一个品种,并非来自缅甸的都是翡翠。不同产地的玉,颜色各不相同。

其次,要细察玉的质变色、沁色、盘色、玉皮色、人工染色。

质变色,是指玉质在外部环境条件作用下,其内质发生变化的玉的颜色。

沁色,是因为玉器入土后受到土壤物质的沁染而产生的色质变化。

盘色,是指将出土玉上的灰土去掉,将其戴在身上或放于手中把玩而使玉件慢慢散发出温润的光泽。盘色的深浅和盘玩的时间成正比。

玉皮色,玉材上往往有一层粗糙发黄的皮壳,这就是玉皮。古代玉工常用皮色巧雕,造成艺术的效果,现在不少玉工却利用玉皮伪做成沁色,但这种假沁色仅止于表皮层,并未真正沁到玉器内部。如果某件古玉的表皮颜色与内里色泽不同,那么这件玉器很有可能是玉皮做沁的赝品。

人工染色,人工染出来的玉器色泽变化不自然,色彩下沉,不像自然色彩有一种浮出感,颜色通常发灰,劣者发黑,并且无论如何盘玩,表面都枯涩无神,散发不出柔润光泽。

二看质地。例如,和田玉的质地,古人早有判断标准,东汉许慎提出了“五德”:“润泽以温”“觚理自外”“其声舒扬”“不挠而折”“锐廉而不忮”。和田玉粒度极细,质地非常细腻,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水头好”,呈微透明,琢成的玉器显得水灵而有生气。

三看琢工。玉器的雕刻工艺最能反映时代的特征,由于各个时期的艺术造型和制作方法不同,必然会在玉器上留下特征和痕迹,由此可以断定玉器的时代。一件玉器价值的高低与其雕刻工艺的精细、图案寓意的巧妙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三分料、七分工”,古代纯手工雕刻,其与原玉的纹理、颜色相结合而产生的特征,使每一件玉器都独一无二。

掌握了这“三看”,一般的玉器赝品基本上难逃“法眼”,而对于一些古玉高仿品,还需要配合质地、器型、纹饰等一起来鉴别。

玉器鉴赏

白玉质,玉质肥厚缜密,温润如脂。璧面局部受褐色沁,颜色深浅过渡,渗入玉理,璧面部分布有浅褐色沁斑。璧体内外缘加宽,璧内外边棱不规则,阴刻线粗细宽窄不一。璧整体使用游丝毛雕技法加工出来勾连谷纹,在凸起的乳钉纹(谷纹)用阴线勾出连线谷纹,排列整齐有序,呈放射状向周围等距辐射。谷纹整齐精致,饱满充实。勾连谷纹也叫勾连云纹,是战国及汉代琢玉工艺中较多使用的装饰纹饰,这一纹饰很有时代性,至西汉末期消亡。

璧内镂雕一圆环,环内镂雕螭龙纹,螭弓身而行,四肢都带有韵律,一前一后。螭身呈“S”形,充满动感,张嘴露牙,下颏如钺,阴刻滴水形眼,长鬃后扬微卷。用曲折弧线勾勒出腿部肌肉,肌肉饱满遒劲,单尾上扬回卷呈“S”形,体态矫健,神态威严。玉璧左右出廓处各镂雕凤纹,左右对称,凤挺胸扬尾,花尾分叉微卷,展翅,扬冠,张嘴呈鸣叫之状。凤足收于胸前,用阴刻勾勒出爪趾,阴刻滴水形凤目,使用阴刻短线在凤身上刻出纹饰,神态轩昂,雍容华贵。该璧造型华丽,雕工精湛,此乃汉代玉璧经典之作,弥足珍贵。

此玉璜为黄玉质,玉质温润,局部受浅褐色沁,渗入玉理,玉璜表面有灰皮。此璜为双犀共体,两端镂雕犀首,嘴翕而露齿,上颌琢一獠牙,下有三齿。滴水形目,额呈三角,前后内凹,正中呈尖峰状。

犀身正中间减地浅浮雕一兽面纹,额头中间琢有一孔,兽面两边饰有蟠虺纹和卷云纹。周边用阳线勾勒边棱,立面陡直,边缘锐利。此璜玉质优美,琢工精湛,精美绝伦,是战国玉璜经典之作。

该玉佩为白玉质,玉质缜密莹润,透着玻璃光泽。玉佩局部受铁锈色沁、土色沁和紫色沁,沁色渗入玉理。玉佩整体采用浮雕、阴刻技艺,把鱼的鱼鳞、尾鳍、背鳍勾画得栩栩如生。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尾鳍向下勾,颏须形如逗号,鱼眼处打一小孔,作穿绳用。此鱼形玉佩象征着吉祥如意。

中国是世界上渔业发展最早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经在彩陶上画下了单体鱼纹、双体鱼纹等丰富多彩的鱼的图案。这种鱼文化也影响了玉器的制作,出现了很多鱼形的佩饰。佩鱼之风始见于商代,一直流传至今。

该玉佩玉质上乘,工艺精湛,寓意美好,是不可多得的汉代玉佩传世精品。

剑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冷兵器,既可以防卫,又能进攻。中国古代的剑,以青铜、铁剑最为著名,玉剑在当时也已存在,但不作为兵器使用,一般作为礼品和装饰用,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此玉剑为青白玉质,玉质缜密,光泽温润,如蜡如脂。玉剑受沁严重,沁色复杂,深浅过渡,渗入玉理。玉剑剑身正面饰有高浮雕四蟠螭一凤,螭耳竖起,长鬃飘扬,长尾卷起。腿部线条弯曲,脚爪呈握拳状,用曲折的弧形线,尽情地把关节主要活络胛骨都表现出来。螭的形态各异,有的昂首而行,有的穿云而过,有的回首匍匐,栩栩如生。凤昂首挺胸而行,凤啄微张,精神抖擞,神态轩昂。

剑身反面篆刻两排铭文共20字,铭文为“玲太真闻海上有山眇楼,云起其中绰约多有人字”。剑格正面饰高浮雕螭龙,螭龙昂首匍匐,身体呈“S”形,剑格反面阴刻兽面纹。剑柄阴刻蕉叶纹。剑首高浮雕、镂雕一螭龙,螭龙弓身回首,猫耳竖起,螭眼凸出,鬃毛贴胫,腿部肌肉饱满,用阴刻线勾勒出螭背纹理,更突出螭龙脊背上的肌肉,形象生动。

该玉剑上的螭龙首先以高浮雕形式琢出螭龙的大致轮廓,然后以阴刻、起突、镂空等多种技巧精雕细刻,形式上是依附在剑身的表面,但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将螭龙雕得活灵活现,形神毕肖,成为中国历代螭龙艺术造型的经典之作,显示出汉代玉雕艺术的无穷魅力,存世极罕,极其珍贵。

    饱览华夏珍宝

    感受华夏历史

《华夏宝库之战汉玉器》

洪木荣  著

本书对战汉玉器的时代背景、器物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简单提及文物的鉴定原则与方法,让读者在欣赏华夏精品文物的同时,也了解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进而获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力量。

书名:《华夏宝库之战汉玉器》

作者:洪木荣  著

装帧形式:平装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ISBN:978-7-5623-5648-6

开本:16开            版次:1-1

字数:27.6万字      页数:217页

定价:198.00元

暑去,寒来

一叶而知天下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