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试解No.173

173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温服,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

本条说的也是少阳病范畴心下(胃)痞证半夏泻心汤的类同方——黄连汤,针对胃虚(水)邪凑且热停胸中的情况。
我们先看本条文中黄连汤的组成,就是将半夏泻心汤的黄芩去掉,并把清解邪热的黄连加到三两,再加上针对胃虚的固定搭配(见《伤寒论》试解No.161中[注3])——人参、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因此本方就是针对胃虚兼中上焦邪热较盛者。
再回过头来看条文,伤寒在此处姑且理解为由太阳病发展而来,胸部正中食管附近(上消化道)有热感(伤寒胸中有热),提示邪热在中上焦;胃中有邪气指代的是胃虚邪凑的情况(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注]可见于邪凑于腹者,在生姜/甘草泻心汤证(《伤寒论》试解No.157《伤寒论》试解No.158)中“腹中雷鸣”也提示了水邪凑于腹而出现腹中痛的情况(腹中痛);欲呕吐也可见于甘草泻心汤证(《伤寒论》试解No.158)中“干呕”者(欲呕吐者),为邪凑于胸腹间(半表半里)的表现。综上所述,病机为邪热在中上焦+胃虚邪凑+水邪凑于腹,建议以黄连汤治疗(黄连汤主之)。
而其煎服法,应该与泻心汤类方的煎服法同类,即“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昼三夜二的服方法除非烦热很重,不然一般也不需要到这种程度,因此在煎服法条文最后写道“疑非仲景方”。
PS.心下(胃)痞证总结:
一、胃虚邪凑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试解No.149)主治心下痞满胀而不痛、呕、肠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试解No.157)主治半夏泻心汤证基础上有打嗝、口臭、食物不消化有臭味、肠鸣音亢进、腹泻者;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试解No.158)主治半夏泻心汤证基础上明显下利、口腔溃疡者。
黄连汤(《伤寒论》试解No.173)主治半夏泻心汤证基础上腹痛、呕吐、中上焦有邪热者。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试解No.161)主治半夏泻心汤证基础上邪气上冲之打嗝(打嗝自觉不舒服)者。
二、胃不虚邪凑
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伤寒论》试解No.154)主治胃不虚而中上焦有邪热者;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试解No.155)主治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基础上有机能沉衰(陷入阴证)者;

[注]需要注意的是,半夏泻心汤中说的“但满而不痛“是指心下(胃)部位而不是腹部,而且在生姜/甘草泻心汤条文中提到的“腹中雷鸣“,除了字面意“肠鸣音亢进”外,还暗示了因水气凑于腹而腹痛的情况。

(0)

相关推荐

  • 五运六气解方剂——黄连汤

    黄连汤 组成 ZU CHENG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YONG FA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十二)

    方名: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 方歌 大黄黄连泻心浸,附子煮汁大连芩. 甘草芩连干半枣,半夏同上更加参. 生姜泻心生姜入,覆赭姜枣半甘参. 方剂 大 ...

  • 《伤寒论》必学条文背诵班【坚持打卡第23天】

    <伤寒论>原文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163)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连汤证之第173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连汤证之第173条 2021-09-09 08:10·经方中医程医生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连汤证之第173条 三 ...

  • 黄连汤的鉴别应用

    伤寒论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方三十五.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 ...

  • 怕冷却又容易上火?可能是上热下寒!中医1个千古名方帮你搞定!

    一到夏季,有一类人很容易"上火",面部长痘,口腔溃疡,心烦,失眠多梦--然而明明觉得自己是上火了,可却大便便溏,小便清长,腰以下部位发凉.整个身体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其实,这种就是 ...

  • ​十五、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原文173

    ​十五.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原文173 [郑论] 按太阳之气,由下而上至胸腹,今因寒邪拂郁于内而热生,以致胃中不和,腹痛欲呕吐者,此是上热下寒之征也.原文以黄连汤 ...

  • 《伤寒论》试解No.108

    108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导言:本条多数医家都认为逻辑不通[注1],考虑为后人添加的条文,因"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只能推导出这是 ...

  • (6)以六节生理从新试解《伤寒论》:让中医人或可更清楚看到仲圣是如何看病的

    仲圣下手处,首论太阳病.医圣下手运笔,想必步步有旨归.文似看山见景,观山先后自有序.<伤寒>临病人书,病为生化失常事.人于何节生化,太阳中天生化行.好了,既已明了太阳是管人身生化之地的,那 ...

  • 《伤寒论》试解No.134

    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 ...

  • 《伤寒论》试解No.158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 ...

  • 《伤寒论》试解No.178

    178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 得此脉者,必难治. 本条顺着上一条(<伤寒论& ...

  • 《伤寒论》试解No.29

    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关于试解伟人三句四言诗及其依据

    关于试解伟人三句四言诗的依据 舍得:您好! 我们讨论了伟人赠给尼克松先生的四言诗.您问我解释的依据.我负责任地告诉您,我在做学问方面从来不敢苟且的.坚持言必有据而决不敢信口开河.理解伟人"老 ...

  • 试解形意拳的发力技巧

    试解形意拳"扑着身子打人" 前辈概括形意拳打人的方法(不是"抡着胳膊打人",是"扑着身子打人").力量的源泉("提肛") ...

  • 解味《红楼梦》21:试解《红楼梦》之梦(五)

    试解<红楼梦>之梦(五):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第十三回) 三更已过眼朦胧, 可卿含笑来托梦. 月满水满均不可, 预防"登高必跃重". 避免"树倒猢狲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