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决定全身健康(九):双歧杆菌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杨青平
免疫,就是免除疫病。人的血液里有免疫细胞(或叫白细胞),有免疫分子(或叫球蛋白,或叫抗体),它们负责消灭侵入身体内的病菌、病毒、致病物质,保证身体健康,如果消灭不了,身体便要得病。这是血液内的屏障,还有血液外的屏障,如皮肤,如黏膜。皮肤和黏膜又叫免疫屏障。皮肤是人体的外表,阻挡着体外的病菌、病毒、致病物质的入侵。黏膜是人体的内表,口腔、食道、胃、肠道的表面都是黏膜,黏膜阻挡着胃肠道内的病菌、病毒、致病物质侵入血管。皮肤的细胞结构比较致密,像墙壁,防护严密。黏膜的细胞结构比较疏松,像栅栏,防守不严密。病菌、病毒、致病物质往往伴随着饮食进来,又往往伴随着营养成分被吸收到血管里,而口腔、食道、胃不具有吸收功能,所以不容易被突破。肠道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肠道里聚集的病菌、病毒、致病物质尤其多,所以肠道容易被突破,不过幸亏有无数的益生细菌定植于肠道黏膜上,益生细菌还产生分泌物,这等于给栅栏抹了一层掺麻捻的白灰,益生细菌是麻捻,分泌物是白灰,让病菌、病毒、致病物质不能穿过。因此,研究者都认为肠道益生菌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而双歧杆菌是肠道益生菌中的优势菌群。
要把肠道益生菌的免疫作用说清楚,必须假设肠道处于健康态,咱木匠斧子一面砍,不涉及另一面。如果面面俱到综合而论,在有限的篇幅内很难说清楚。
肠道益生菌的免疫作用之一:阻挡病原。我们看不到我们的肠道,但是根据数字可以想象。肠道里有100万亿个细菌,重量有1公斤,粪便湿重的一半是细菌,因为假设为健康态,所以益生菌应该占大半,可想而知肠道里特别是大肠里有多少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充满肠腔,混合在热乎乎、湿漉漉的粪便之中,粪便并不太臭,因为是健康态。这些益生菌布满肠道黏膜,褶皱里,绒毛上,密密麻麻覆盖一层,就像糖碗里的蚂蚁,就像巢穴里的蜜蜂。肠道里原有的有害菌被有益菌压制,不能接近黏膜,不能越雷池一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有热乎乎、湿漉漉的粪便可吃,已心满意足,粪便并不太臭就是因为它们不能大量繁殖。伴随饮食顺流而下的病菌、病毒、致病物质数量很少,初来乍到,立足未稳,面对益生菌的严阵以待,只能退避三舍,它们不得不退,因为肠道在蠕动,只要它们不能定植在黏膜上,都要被肠道的蠕动排出肛门。这是说人的健康态肠道。动物的健康态肠道也同此理。
动物的肠子是人的食物,有烧大 肠之谜,无数厨师终生未解。新厨师烧大肠,方法、作料与老厨师一样,却不好吃,于是向老厨师请教。老厨师问:“咋洗的?”答曰:“水冲,碱搓,盐揉。”“不要水冲,更不要碱搓盐揉。”果然,烧出来的大肠味道鲜美。问其故,答曰:“不知道。我的师傅就是这样教我的。”我来告诉厨师们:不洗,保留了大肠黏膜的有益细菌,所以出味。据说,罗山大肠汤之所以有名,就是不要很洗。动物大肠黏膜有益细菌之宝贵,可以类比人的大肠黏膜有益细菌之价值。
肠道益生菌的免疫作用之二:增加抗体。抗体就是球蛋白,就是免疫分子。益生菌生活在肠道黏膜上,抗体存在于血管里,隔着黏膜,隔着血管,它怎么就让抗体增加了呢?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假说,假说生命体之间有某种信息联系。研究者是怎么知道黏膜上的益生菌让血管里的抗体增加了呢?是通过小白鼠实验。先要繁殖体内体外绝对无菌的小白鼠,测它的血液里的抗体数量;然后给它的肠道注入人的肠道益生菌,生长几周以后再测它的血液里的抗体数量,发现明显增加了。结论:益生菌增加抗体。再做一组实验:给小白鼠口服病毒,然后分别注入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结果发现,双歧杆菌促进抗体抗病毒,大肠杆菌抑制抗体抗病毒。结论:益生菌增加免疫力,有害菌降低免疫力。小白鼠是这样的,人也是这样的。不必要再做人体实验。繁殖无菌的人有悖伦理道德。胎儿在母体内是无菌的,一生下来,肠道里就有了细菌,细菌来自母亲的产道、乳头、手、身体。难道可以把繁殖无菌小白鼠的技术应用于胎儿吗?
肠道益生菌的免疫作用之三:增加免疫细胞。益生菌在肠道黏膜上生生不息地繁殖、死亡,繁殖、死亡……双歧杆菌是益生菌中的优势菌群,双歧杆菌死亡后,菌体会自行分解,然后被黏膜上、褶皱上、绒毛上的毛细淋巴管吸收,输送到淋巴,又被淋巴细胞吸收,淋巴细胞因此加快分裂。淋巴细胞是另一种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越多,人体免疫力就越强。真该用李商隐诗句赞扬双歧杆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