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里,梵音清唱。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3MTEvMjE1NTgxMDcxXzFfMjAyMTAyMTcxMTE0MjY3NzE=.jpg)
楞伽山人,是纳兰的自号,源于佛教用语。楞伽山,是佛陀讲法的地方。此二字有“难以进入”、“宝物”的意思。或许是纳兰对佛禅虽神往却身不得自由的一种解释吧。
据说,纳兰的生母觉罗氏,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焚香膜拜,梵音清唱。纳兰自小聆听,对佛禅也便熏染出兴趣来。纳兰家还有两座家庙,一座叫龙华寺,一座叫高庙,他与友人曾在这里相聚过。
纳兰一生都在红尘的情事中无法解脱,被号称千古伤心第一人。他屡屡能够得有清净的,便是这始终在他心里萦绕不去的阵阵梵音。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3MTEvMjE1NTgxMDcxXzJfMjAyMTAyMTcxMTE0MjY5NTg=.jpg)
篆香清梵有无间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簾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
此时相对一忘言。
——浣溪沙
大觉寺,在今河北省滦县,是纳兰扈从康熙帝出关的必经之地。蓦然回首,我已在东北几十载春秋,回故乡山西大同时,雁门关,山海关都是必经之路。每年探亲往返进出关时,心中也总会有诸多怅惘之感悄然袭来。
关隘,自古以来,都是引发人们的万般惆怅之地。何况,又来到可以忘却红尘,在禅的世界自在修行的古刹清净之地。
纳兰陪康熙帝游历大觉寺。清幽的古寺,雕梁的画壁上的燕巢是空的。护法天神,散花如雨,宛如梦境,这壁画的庄严肃穆显示出佛法无边。作为芸芸众生,接受雨露天恩,以一颗虔诚的心顿悟佛禅,感念菩萨的慈悲世界。淡淡的香烟缭绕,梵音阵阵,随风吹送,置身缥缈的禅境,纳兰渐渐进入佛法的妙处,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当纳兰在佛寺的篆香梵音里静心而坐,无意中看到花开至半,一只蝴蝶正轻巧地穿过帘子自由来去,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原来是飞到樱桃树上,又衔着被啄去一半的樱桃,轻轻飞走了。一朵花儿,一只蝴蝶,一只鸟儿,他们在纳兰的世界,来了又去了,却让纳兰怔怔出神。万事万物都是有情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是讲究缘分的,在这个世界相遇了,便是缘分。
“此时相对一忘言,”纳兰容若,这个有慧根的男子,早已顿悟了。见性成佛,弘一说:“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何尝不是纳兰此时澄明的心境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空山梵呗静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项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题画词。虽是在题《西山秋爽图》,却是在诉说纳兰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景。而这幅画,也早已不知去向,只能在纳兰词里体会它的精妙了。
红尘里,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无奈,现实世界往往和理想人生相差的太远,却又难以获得圆满,这便是人生的矛盾所在。高贵如纳兰,伴君如伴虎的侍卫生涯,一直在向往淡泊清净的生活,却被残酷的现实桎梏其中,只有用这一阙清词来倾诉心声。
空山,万籁俱寂,惟有若有若无的梵音,不知从何方传来。一个静与禅的世界。
水与月。水,是潭水,映照着月。月在长空。这样寂且净的世界,凡夫俗子,又怎敢相侵半步。
一个得道高僧,在茅庵里,吟诵着梵音,这出尘的禅境,悠然的人生,怎不令纳兰神往呢?
他面对此情此景,终于直抒胸臆了:
他期许有一天,能在云中行走,在清溪垂钓,在涧边抚琴。他愿乘风归去,可惜背负的东西太多,他只能向世俗妥协。他想布袜青鞋,却只能在画里羡叹一番。出世和入世,是中国古代文人囿于其中,一直无法逃避的命题。只有王维,他在山水画境里,完成了他的入仕生涯。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
而纳兰也终归是无法选择他的出身,更无法选择他的侍卫身份,他只能在父亲和君王安排的路上步步前行。他无法做到抛却所有,只为自己做一个选择。他是纳兰容若,一个情比金坚的人。
他所求的生活,只能从画里去寻了。他多么希望,若是能与那个她相守,惟愿一起归隐山林,赌书泼茶,守一份浅淡。吟诗、抚琴,我是锦瑟,你为流年。相依相伴,共度余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惟愿结来生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檠。
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眼儿媚
这是一首典型的悼亡词。
中元节到了,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民间在此日祭祀亡故亲人,烧纸钱、放荷灯是最主要的活动。小时,可吃的东西不多,记得每逢七月十五,舅舅会给孩子们来送面人,还是白面做的,便总是盼着。那面人娃娃的可爱模样,至今想起来仍觉有趣。慢慢长大以后,才知晓这个节日的深意。至于送面人的习俗,长大后也便再没有了。
在这一天,纳兰更加心甘情愿地深深忆念着。他的一生,从来没有走出过旧情的阴影,无论是和表妹,还是妻子卢氏。他在回忆里沉重着,也在回忆里甜蜜着。
这个痴情之人,想用自己的虔诚,把亲手所写的佛经,焚香求祈,对着佛祖祈愿,若能在轮回的奈何桥上相遇,愿能再续前缘,若可,期许一场三生三世的情缘。他想让莲花漏的时光倒流到从前,还想让观音菩萨玉净瓶中的杨枝洒下起死回生的露水,让妻子能重新活过来。他的愿实在太多,还想诉与秋风,而秋风却是太无情,吹散了一池荷塘的水,他对妻子思念托寄的荷花灯,也被吹散了。
“香台”、“金字经”、“莲花灯”都是佛教里的词语。纳兰的情太深,想在佛禅中得到慰藉。他希望感动天地,让他的妻子进入他的梦来。只是一朝梦醒,却是又一个更加凄凉的秋夜,更加幽幽的叹息。
生死之间,本是阴阳两隔,是一种最无望、痛之入骨的情,可纳兰从来没有试图远离过。他只沉溺在自己多情的世界,在一段段旧时光里,忆着别人,伤着自己。
归隐,梵音。一直是纳兰内心的一片无染的净土。太过清净,以至无人能够进入,他也显得越加孤寂。“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这纳兰的心事,真正懂得的人越加少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郭文姝(lingbowumeiying),文学硕士,教育硕士,一个喜欢文字的人。作品发表和收录在大家之家等网站及国内外刊物上。出版诗集《云水集》等。
转载须注明出处